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世说新语》中的道士

      晚唐诗人杜牧的《江南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多认为追忆的是南北朝时期建康(今江苏南京)城佛教的繁荣状况,但历史究竟如何? 众所周知,东汉、晋至南北朝时期的统治者大都提倡佛教,而“门阀政治”下的豪族世家,“有钱有闲”,也跟着皇族一起崇佛建庙、出家念经,于是佛教兴盛不衰,寺庙越建越多。

    2023-12-05

  • 明清小说的改名现象

      在明清小说创作、传播过程中,改名现象相当普遍,改名的原因复杂多样,或受时代风气、文化思潮影响,或为书商追求经济利益,或受避讳文化的影响,或由于个人原因等等。

    2023-12-04

  • 唐人之晋调

      钱锺书先生论诗分唐宋,谓其“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

    2023-12-04

  • 归有光:与安亭的二十五载情缘

      今上海嘉定区震川中学畏垒山上,有碑石刻记,一为“新建震川书院碑记”,一为“震川书院御碑”。

    2023-12-01

  • 魏晋南北朝多发“过劳死”?

      近日,复旦大学公布了一项关于北周武帝宇文邕遗骨的研究结果称,宇文邕系慢性砷中毒致死。

    2023-11-30

  • “四大名著”的前世今生

      提起中国的“四大名著”,连小朋友都能立刻侃侃而谈,告诉你“四大名著”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023-11-30

  • 古代冬季也有“温室菜”

      刚进入小雪节气,北京就断崖式降温,降温幅度达10℃以上,十分寒冷。

    2023-11-29

  • 宋人的食蟹风尚

      宋人喜食蟹,两宋的300多年里,社会上始终风行食蟹。

    2023-11-29

  • 继颂:僧诗创作的一种独特方式

      中国古典诗歌的写作存在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先确定诗题、诗体,然后按题就体进行创作;二是偶得佳句之后,再以佳句为基础构筑全篇。

    2023-11-28

  • “反省”:儒家思想的一大底色

      孔子非常重视人生的反省,我们在《论语》中能找到很多这方面的言论,如《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23-11-28

  • 《古诗十九首》:毕竟还有诗篇

      立冬过后,新春仿佛到了眼前。

    2023-11-27

  • 与君同传万古名——杜甫心目中的李白

      说起大唐盛世,我们想到的,除了广阔疆域、巍峨宫阙之外,更多的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们。

    2023-11-24

  • 《舌华录》一部明代的“世说新语”

      诞生于南朝刘宋时代的《世说新语》以短小精悍著称,书中记录的不少魏晋人士的趣闻轶事,都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故事。

    2023-11-23

  • 谁杀了刘希夷

      初唐诗人刘希夷有名作《代悲白头翁》,诗有名,附着于该诗的传说更有名。

    2023-11-23

  • 徐光启与《崇祯历书》的修撰

      欧洲传教士引进的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迥异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明思宗颇感新鲜而产生兴趣。

    2023-11-23

  • 太和殿上这一排都是什么动物?

      北方的朋友应该听过“五脊六兽”这个词,那是形容一个人闲得难受。

    2023-11-22

  • 清代扬州的“诗文雅集”

      在清代扬州的儒商中,流行着一种“诗文雅集”,这种“诗文雅集”常在私家园林中举行。

    2023-11-22

  •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南宋战场上的密码学

      南宋没有长城也没点燃过烽火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2023-11-20

  • “考众家之异说,参作者之本意”

      孔子评论董狐、《左传》评论《春秋》,以至于司马迁之评论《春秋》,以及班彪、扬雄等评论司马迁《史记》等,都是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史学批评见解。

    2023-11-20

  • 早期中国的经典形成与思想成熟

      近代以来,经典形成及相关问题经历了一次被全面否定和重新激活的过程。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