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映真:理想不死
陈映真过世已经两年了。
2018-11-01
-
金庸武侠小说大事年表
公元前476年 西施送入吴国;范蠡遇到阿青,阿青传越国剑士剑法。
2018-10-31
-
金庸简谱
1923年,生于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赫山房,属猪。
2018-10-31
-
纪念李希凡先生:再也听不到他爽朗的笑声
原标题:纪念李希凡先生:他曾说“没有论争,就没有学术的进步” 李希凡先生走了,经历了多次论战多次风浪的李希凡先生,平静地走了…… 众所周知,做“红学”研究,绕不开李希凡这个名字。
2018-10-31
-
霜毫掷罢倚天寒
金庸小说版本展 金庸小说版本展 金庸小说版本展 梁羽生化名“佟硕之”,在1966年《海光文艺》创刊号上发表的《金庸梁羽生合论》 金庸《天龙八部》的早期版本 金庸1957年10月5日发表在香港《新晚报》上的文章《谈批评武侠小说的标凖》,内中明确谈到其自身的创作理念。
2018-10-30
-
李希凡:《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著名学者李希凡于2018年10月29日凌晨逝世,享年91岁。
2018-10-30
-
遇见地坛,遇见史铁生
2010年底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我与地坛》以同名文章为首文,并又以《想念地坛》和《扶轮问路》为终,是对史铁生59年生活与写作的沉淀与回顾。
2018-10-30
-
王瑶关于《鲁迅作品论集》书信三通释读
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王瑶文集》第7卷和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瑶全集》第8卷为“《王瑶书信选》”,收录了王瑶的95封信。
2018-10-29
-
刘文飞:我和高莽先生的交往
我是在1981年考到外文所当研究生,当时大学毕业我22岁不到,高莽先生已经50多岁了。
2018-10-29
-
史铁生笔下的“孤独”
在史铁生笔下,孤独并非牢不可破,固若金汤。
2018-10-27
-
《伤痕》与大连路975弄72号阁楼
原标题:在大连路的阁楼,《伤痕》诞生 那一晚,大连路975弄72号的阁楼,见证了影响整整一代中国人的文学作品《伤痕》诞生。
2018-10-26
-
王瑶关于《鲁迅作品论集》书信三通释读
内容提要 本文结合《王瑶年谱》《王瑶著译年表》等相关史料,对新出现的王瑶致王永昌、李文兵三通书信略作钩沉,梳理《鲁迅作品论集》的出版过程。
2018-10-24
-
从有限眺望无限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史铁生先生的一段话,感触颇深—— “善恶观(对与错、好与坏、伟大与平庸与渺小等等),意味着价值和价值差别的出现。
2018-10-24
-
焦世宁:我的父亲焦菊隐
“颐和园长廊和昆明湖之间,黄色落叶中的绿色长椅显得特别扎眼,椅子上坐着一个60 多岁的老人和一个6、7 岁的小孩,‘为什么树叶掉下来就会黄了呀?’孩子甩着胖胖的小脚在问,老人耐心地讲解后还会反过来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吗?……那个孩子就是我,老人就是我的父亲——焦菊隐。
2018-10-23
-
“黛钗和解”:金兰相契,性情谁移
一 从“对立”到“相契”,《红楼梦》中的钗黛关系是怎样转变的?[1]曹雪芹为什么要如此构思和写作? 在“金玉”与“木石”即家族联姻与自主爱情的隐形冲突中,黛钗对立如影随形。
2018-10-23
-
周瘦鹃编《曼殊遗集》
《曼殊遗集》毛边本 苏曼殊 (1884-1918)是清末民初诗人、小说家,还以翻译著称,所著《燕子龛诗》《断鸿零雁记》,所译英国诗人拜伦的《哀希腊》等,均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
2018-10-22
-
钱谷融先生与“人学”理论
钱谷融先生与本文作者 钱谷融先生逝世一年了。
2018-10-22
-
他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最早开拓者
他是现代主义诗歌的最早开拓者,他的译介则直接影响了王小波等几代作家。
2018-10-09
-
林分份:革命时代“学者”与“文人”的歧途
内容提要: 本文借助当事人日记、书信及相关史料,探讨了顾颉刚、鲁迅冲突之缘起的“内面”及其潜在的思想对话。
2018-10-01
-
鲁迅的邮票之爱与邮票上的鲁迅
1951年新中国首次发行纪念鲁迅专题邮票(纪11)《鲁迅逝世十五周年》 中国发行纪念鲁迅的邮票,始于1946年。
201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