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苏曼殊与苏州:姑苏台畔夕阳斜

      如果江南缺了苏州,不知道还算不算江南?吴侬软语、香糯美食、小桥流水和名园佳苑,还有吴越争霸流传下来的千般传奇万般故事,再有张继、白居易、范仲淹、苏轼、唐伯虎、金圣叹、龚自珍等无数迁客骚人和无涯诗文词曲的渲染升华,苏州不想做江南的 “代指”恐怕都说不过去吧?而像苏曼殊这样一位多情诗僧,若说不爱上风致无二的苏州,恐怕也断不可能! 苏曼殊第一次行脚苏州,是在1903年。

    2018-09-21

  • 巴金三学日语

      巴金先生生前有个遗憾,就是没有学会日语,不能用日语直接与日本朋友谈心。

    2018-09-21

  • 浩然和他的朋友们

      萧也牧:浩然的文学指路人 1955年,浩然酝酿一部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的小说,随后用业余时间创作出长篇小说《狂涛巨浪》。

    2018-09-18

  • 朱光潜:通达与执着

      原标题:朱光潜学术人生的通达与执着 朱光潜生于1897年,逝于1986年,九秩人生横跨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大历史时期,其六十多年学术旅程也和中国现代史一样,跌宕起伏,岁月峥嵘。

    2018-09-18

  • 于是之:耳边响起来

      按照自然法则的发展规律, 随着时间之推移, 天空中许多灿烂一时的星光会逐渐陨落下来。

    2018-09-18

  • 《惊心动魄的一幕》如何在《当代》发表

      路遥的中篇小说处女作《惊心动魄的一幕》,发表在《当代》杂志1980年第3期上。

    2018-09-18

  • 写下 《金冬心》的汪曾祺

      近些年来,文化市场上的汪曾祺作品集层出不穷,他的 “粉丝”也越来越多。

    2018-09-18

  • 戴燕谈中国文学史的写作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燕(澎湃新闻 蒋立冬绘) 1996年,戴燕发表了《文学·文学史·中国文学史──试述本世纪初中国文学史的发韧》,这是她关于“中国文学史”的近代学术史研究的第一篇公开论文。

    2018-09-16

  • 新时代“说书”如何变迁:传统文艺的现代转换

      1949年后,和城市文化改造运动同步,乡村大众文化改造也同时展开,成为研究1949年后的“当代文学”不可回避的考察对象。

    2018-09-14

  • 伊蕾:浪迹的永生

      我们的出生纯属偶然 生命应当珍惜还是应当挥霍 应当约束还是应当放任 ……这是我一个人的痛苦 ——伊蕾 淡出 我曾经对伊蕾承诺,暂时不再写她。

    2018-09-14

  • 文学史家洪子诚

      一 在我心目中,洪先生属于那种“大器晚成”的学者。

    2018-09-13

  • 新近发现的路遥短篇小说佚作《刷牙》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宾馆(即原延安地区甘泉县招待所),是我国当代已故著名作家路遥的创作“福地”。

    2018-09-13

  • 郭沫若集外旧体诗词的整理

      郭沫若少年时代在家塾读书时即开始写作旧体诗词,直至晚年不曾辍笔,只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期间的旧体诗词作品较少,这应该与他是时主要创作自由体诗歌的经历相关。

    2018-09-06

  • 刘以鬯先生培养了我

      刘以鬯 《香港文学》“创刊一周年纪念特大号” 作为作家、编辑家和文学史料研究家的刘先生,他在小说、散文等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他对香港文学发展的众多贡献,以及他在香港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一定会有研究者不断评说,深入阐发。

    2018-09-04

  • 程千帆、沈祖棻:文章知己千秋愿

      1936年春,南京玄武湖畔,热恋中的程千帆(左)与沈祖棻。

    2018-09-03

  • 追忆方成:以善为怀 以真为宗 以美为求

      漫画大师方成先生走了,享年100岁整。

    2018-09-03

  • 新发现叶圣陶、巴金致胡牧佚信

      笔者在南京图书馆翻阅民国时期《南京日报》时,发现叶圣陶和巴金书信各一封。

    2018-08-30

  • 杜牧与《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读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句》:“蜡烛替人哀,无心泪自来。

    2018-08-30

  • 方成,带着幽默上天堂

      总觉得这消息不是真的,先后看到几个朋友发来方成先生仙逝的噩耗,我都不敢确信。

    2018-08-30

  • 团长郑振铎

      我国有个东方歌舞团,那是在周总理指示下于1962年成立的演出院团。

    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