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眼中的冰心
冰心(1900-1999):著名作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民进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
解玺璋:被时代改写的曹禺
两个曹禺 最近一段时间,陆续看了北京人艺重排的《雷雨》《日出》《原野》等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
-
唐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第一代学者的唐弢为这个学科留下了非常独特的印记,他主持编写了具有官方色彩的、流传最为广泛的文学史著作,对史料的强调和对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社团流派的重视,成为这个学科立足的根本;同样值得注意的,还有他对史家精神的坚持和对时代要求的自觉,为我们理解共和国学术的特质提供了生动的实例。
-
聂震宁:邹韬奋先生的阅读与信仰
邹韬奋 我一直打算写一篇文章介绍韬奋先生的阅读经历。
-
郑敏: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孕育诗与思
郑敏(2012年,李滨摄) 章燕与郑敏 郑敏先生走了,1月3日,在那个清冷的冬天的早晨,九叶诗人中最后的一片叶子,带着她对诗与思的追寻,对中西文化的渴求和探索,对人类的忧虑和希望,飞往了天国。
-
茅盾形象的传播与再建构
经典文化符号既是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又是传播价值观念的载体。
-
党圣元:苏轼的文学批评观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都是针对和因应当时文坛的现状与问题而展开的,无不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精神和对文学的价值诉求,一个时代的文坛生态、文学风气的健康维系与发展,离不开这样的批评,而这正是好的文学批评之社会和文化职能所在。
-
于坚:谈鲁迅
我在1968年的冬天读完了《鲁迅全集》,当时我十五岁。
-
“再次感谢各位来宾,张洁就此道别了”
编者按:著名作家张洁2022年1月21日在美国因病逝世。
关键词:  张洁2022-02-08
-
严家炎:文学史家的境界高格
严家炎先生 近日《严家炎全集》出版,引起学界特别是现代文学界普遍关注。
-
怀念|著名作家张洁逝世
著名作家张洁2022年1月21日在美国因病逝世。
关键词:  张洁2022-02-07
-
汪曾祺小说的反讽艺术
小说中的反讽叙事,无论是激烈还是含蓄,都可能导致小说文本的部分或整体的意义摇摆不定,甚至动荡不安。
关键词:  汪曾祺2022-02-07
-
周立民: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先生一辈子写过数千封信,这一封比较特别,它是打印在红色抬头的“中国作家协会”的信纸上面的短简: 出版社: 凡有付给我的稿费,请迳[径]寄:北京八一○一信箱,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收。
-
20世纪20年代中期郭沫若的社会转向研究
20世纪20年代中期,一度提倡纯文学的《女神》作者郭沫若,从象牙塔走向十字街头,参加“北伐”,这成为文学史上持续讨论的话题。
-
欧阳修:北风吹沙千里黄
宋代有多少诗人到过辽南京、金中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地面?细说起来真不少,有些还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大诗人。
-
汪曾祺:“人间送小温”
汪曾祺被誉为短篇巧匠、文体名家、多面圣手,从上世纪40年代以诗歌、小说、散文走上文坛,中经上世纪50年代的沉寂与厚积,再到晚年凭借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异军突起,他成为20世纪中国文坛为数不多的融汇古典文章与现代技巧、延续“五四”文脉而艺术常青的作家。
-
吴晓东:“说不尽”或不可能说尽的废名
读书人大都知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红楼梦》”一类的说法,陈建军教授以“说不尽的废名”为他的新著命名,使我意识到“说不尽的”这个措辞用在废名身上也是恰如其分的。
-
郑敏:“收获日的满月 在高耸的树巅上”
“九叶派”最后一位诗人郑敏先生于1月3日离世,享年102岁。
-
王彬彬:西南军阀割据与沈从文的青少年时代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个军阀混战时期。
-
白话诗人杨万里
1927年,胡适的《国语文学史》讲义稿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