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城:汪曾祺的散文是怎样炼就的?
编者按:近日,95后新人作家宗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至少还有文学》。
-
赵振铎:胸中有丘壑 字海探奇绝
赵振铎,1928年生,四川成都人,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辞书学家。
-
王朝闻:在研究中展现“人民美学”精神
王朝闻(1909—2004),四川合江人,原名昭文,后取《论语·里仁》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语义,更名王朝闻。
-
庄子思想与中华文脉
文脉,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
关键词:  庄子2022-03-09
-
曹雪芹:传神文笔足千秋
曹雪芹(1715—1763)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也是借助于文学形象传达了深刻见解的思想家。
-
张炜读杜牧:“他就是诗,他就是青春”
编者按:近年来,对中国古典诗作、诗学的关注成为了作家张炜的一大特色,他已先后出版了《也说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的遗产》《楚辞笔记》《读<诗经>》等专著。
-
“我不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战士”
位于杭州大学路场官弄63号的“风雨茅庐”,是郁达夫在杭州的两处故居之一。
-
方朝晖:钱逊先生的两次学问转向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许多事,但并非所有的事都对我们产生同样大的影响。
关键词:  钱逊2022-03-04
-
李兆忠:张爱玲的文心与画眼
张爱玲是一位以语言文字营造画境的大画家。
关键词:  张爱玲2022-03-03
-
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前史发覆
唐弢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公认的百年来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上的经典。
-
马识途:鲁迅是脊梁骨,巴金是良心
2022年1月4日,马识途108岁茶寿前夕,四川大学举办了马识途文学奖捐赠签约仪式,马识途续捐50万元,资助学子文学梦。
-
欧阳哲生:梁启超的国际观
《欧游心影录》是一战结束后梁启超与丁文江、张君劢等7人前往欧洲考察的观感。
关键词:  梁启超2022-02-28
-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眼中的冰心
冰心(1900-1999):著名作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民进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
解玺璋:被时代改写的曹禺
两个曹禺 最近一段时间,陆续看了北京人艺重排的《雷雨》《日出》《原野》等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
-
唐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第一代学者的唐弢为这个学科留下了非常独特的印记,他主持编写了具有官方色彩的、流传最为广泛的文学史著作,对史料的强调和对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社团流派的重视,成为这个学科立足的根本;同样值得注意的,还有他对史家精神的坚持和对时代要求的自觉,为我们理解共和国学术的特质提供了生动的实例。
-
聂震宁:邹韬奋先生的阅读与信仰
邹韬奋 我一直打算写一篇文章介绍韬奋先生的阅读经历。
-
郑敏: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孕育诗与思
郑敏(2012年,李滨摄) 章燕与郑敏 郑敏先生走了,1月3日,在那个清冷的冬天的早晨,九叶诗人中最后的一片叶子,带着她对诗与思的追寻,对中西文化的渴求和探索,对人类的忧虑和希望,飞往了天国。
-
茅盾形象的传播与再建构
经典文化符号既是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又是传播价值观念的载体。
-
党圣元:苏轼的文学批评观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都是针对和因应当时文坛的现状与问题而展开的,无不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精神和对文学的价值诉求,一个时代的文坛生态、文学风气的健康维系与发展,离不开这样的批评,而这正是好的文学批评之社会和文化职能所在。
-
于坚:谈鲁迅
我在1968年的冬天读完了《鲁迅全集》,当时我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