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半农的这本书 让多少人中招
“盖自有此书,而吾国内情,向之闭关自守、不以示人者,至此乃尽为英人所烛。
2025-09-25
-
穆旦和汪曾祺的战争书写及文学道路
穆旦和汪曾祺,先后在抗战时期的最高学府西南联大接受教育并开始文学创作,日后皆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
2025-09-25
-
昔日的“情商课”:民国白话尺牍指南里的酬世之道
书信,预设着人们无法面对面交流的情境。
2025-09-25
-
吴妈的戏码
吴妈,是赵太爷家里唯一的女仆,洗完了碗碟,也就在长凳上坐下了,而且和阿Q谈闲天:“太太两天没有吃饭哩,因为老爷要买一个小的……”“女人……吴妈……这小孤孀……”阿Q想。
2025-09-25
-
友谊:沈从文与梁思成、林徽因
一九二五年九月,沈从文与徐志摩第一次见面,徐志摩一开口就说:“你那散文可真好!”交谈未久,就把一小卷似乎用日本纸写的长信递给沈从文,“说这信是封刚从美国寄来的,你读读看,内中写得多真诚坦率又多有情!原来是他的好友林徽因女士来的一个长信。
2025-09-24
-
两部同名的《中国抗战史演义》
周楞伽著《中国抗战史演义》1946年由上海东方书店印行,署名杜惜冰。
2025-09-24
-
是领导,更是学者——缅怀徐俊西先生
六月二十七日下午三时许,向黎来信:“哥,徐俊西伯伯走了。
2025-09-24
-
王干:朝内大街166号的怀念
一 2025年6月29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文社”)正式搬离朝内大街166号,网上一片伤感。
2025-09-24
-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遗憾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全国各省兴起了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高潮。
2025-09-24
-
侨批:漂洋过海的信与银
闽南侨批 福建省档案局(馆)供图 “喜鹊哭,侨批到,番边寄钱了……”这首流传于闽南地区的古老歌谣,简单几句,却道尽了侨批背后深沉的情感与责任。
2025-09-24
-
另一个焦菊隐
北新书局1929年10月第4版 夜正凄凉,春雨一般的寒颤的幽静的小风,正吹着妇人哭子的哀调,送过河来,又带过河去。
2025-09-23
-
抗战文化“双城记”
参加生产运动后,鲁艺师生在休息时间进行文艺演出。
2025-09-23
-
蔡元培为他人作序:性情直率 有啥说啥
熟读蔡元培传记的读者可能都了解,蔡元培曾在1920年,给当时华盛顿大学出版的《马克思生平与著作选》的中文版,写了一篇《马克思传序》。
2025-09-23
-
一位“老北大”的生命之真——读《问西家书》谈片
“问西家书”部分函件 《问西家书》,胡镇整理,浙江教育出版社,2025年4月第一版 举凡年代久远的大图书馆,都会有一些独特收藏,声名较著者世人皆知,更多的则长期无人解识、默处一隅。
2025-09-23
-
晚年杨绛谈“生死”
《锺叔河师友书札》收录钱锺书函31封,杨绛函50封。
2025-09-23
-
那股劲,真好
看消息,说周明走了,92岁。
2025-09-22
-
金庸笔下的京城胡同
70年前,查良镛首次以“金庸”为笔名推出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此后相继创作了15部脍炙人口的武侠经典作品,被誉为“20世纪读者最多的华语作家之一”。
2025-09-22
-
以书为炬,守望山河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博物馆外景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2025-09-22
-
烽火不灭,文脉永存
1992年1月4日,“中国现代文学第一藏书家”唐弢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
2025-09-22
-
群英会作为中介:试论解放区文艺的“制度情境”
摘 要 群英会是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伴随着边区“劳模运动”诞生的一项制度,这项制度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生产与政治生活,在文化工作方面也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2025-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