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斌:以战斗者身份参加抗日战争的作家
著名长篇小说《红旗谱》的作者梁斌是一位老革命、老作家。
2025-10-10
-
林徽因致费慰梅:“我们的《边城》……”
沈从文的《边城》,边写边连载,《国闻周报》一九三四年一月连载三期,中断,三月十二日再接上,到四月二十三日载完。
2025-10-09
-
吴泰昌: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绘制“精神图谱”
吴泰昌 资料图片 10月1日,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文艺报社原副主编吴泰昌逝世,享年87岁。
2025-10-09
-
新中国国庆日的由来
1959年国庆10周年邮票 众所周知,新中国国庆日是10月1日。
2025-09-30
-
谢冕 青春后半程
上周,《夜光杯》发表了谢老师为我的新书所作的序《难忘青春岁月》,非常吻合我诗集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谢老师的夫子自道,他的人和文章的状态,一直处于青春后半程,热情,开朗,爽快的笑声,无忌的天真,没有一点“成熟”和“老迈”。
2025-09-29
-
一座图书馆对故宫文物的守护
20世纪30年代初的湖南大学图书馆外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打破了北平的宁静,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拉开序幕。
2025-09-29
-
“战时中国”与20世纪40年代文学研究的可能性
近些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关于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视野,其中“战时中国”的范畴对于认识现代中国、认识20世纪40年代中国与世界的连带感、认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起源语境,进而重新认识何为中国的现代,都具有总体性的研究范式意义。
2025-09-29
-
时代变迁中不熄的精神灯塔
书店是城市的文化灯塔,是传承知识文化、庇护精神世界的重要场所。
2025-09-29
-
谟勒泰都黎:鲁迅文学个人史上的“失踪者”
小 引 因为从德语转译过荷兰文学作品三种,即拂来特力克·望·蔼覃(F. Van Eeden)的长篇小说《小约翰》和谟勒泰都黎(Multatuli)的两篇短小的散文《高尚生活》《无礼与非礼》,鲁迅被认为是中国传播荷兰文学的先驱人物。
2025-09-28
-
茅盾两篇“佚文”献疑
《中国文学上的时间描写》是郭莽西所作 2024年,中国茅盾研究会会刊《茅盾研究》第21辑《记忆与重塑:茅盾研究中的相关话题》刊有一篇《新发现茅盾佚文五篇和佚信一则考释》,考证了《谈谈绰号文学》《狮豸》《中国文学上的时间描写》等五篇茅盾佚文。
2025-09-28
-
一个纯粹的学者——忆裘锡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访问的日子
1999年5月,裘锡圭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大学宾馆 沈建华 摄 裘锡圭《甲骨文金文资料库计划〈甲骨字总表〉阅读报告》,并附有4页修改草稿。
2025-09-28
-
茹志鹃是如何成名的
一个作家的成长直至成名,有许多或内在或外在的各种因素。
2025-09-28
-
烽火艺心:赴朝慰问团往事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
2025-09-28
-
杨学光:好人周明
看到周明离世的噩耗,长时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坚信他能活过百年。
2025-09-26
-
抗战的“文体”与“风景”:以《文汇报·世纪风》论争为中心
1938年4月1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正式发表,标志着全国范围内文学派系有别、政治立场各异的现代作家首次大联合。
2025-09-26
-
同道诤友 惺惺相惜——记夏衍与剧作家朋友们
1960年,戏剧家们在北京张自忠路欧阳予倩家中,左起:陈白尘、阳翰笙、张庚、夏衍、欧阳予倩、田汉、李伯钊 今年是夏衍诞辰125周年,也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
2025-09-26
-
李宗刚:偶忆孔范今先生
孔范今先生是山东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曾经发表过许多学术论文。
2025-09-25
-
刘半农的这本书 让多少人中招
“盖自有此书,而吾国内情,向之闭关自守、不以示人者,至此乃尽为英人所烛。
2025-09-25
-
穆旦和汪曾祺的战争书写及文学道路
穆旦和汪曾祺,先后在抗战时期的最高学府西南联大接受教育并开始文学创作,日后皆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
2025-09-25
-
昔日的“情商课”:民国白话尺牍指南里的酬世之道
书信,预设着人们无法面对面交流的情境。
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