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忆出版前辈郝铭鉴先生

      2020年4月2日中午,从上海文化出版社姜逸青社长微信朋友圈读到如下文字:“刚刚从朋友圈获悉,尊敬的出版大家郝明鉴老师今天中午永远离开了我们……”第一感觉是不相信,马上在评论区追问“可靠吗?”姜社长回复:“10点12分走的,我们的老领导。

    2025-10-22

  • 杨振宁外甥沈津:杨振宁的古籍版本学修养

      我外公的亲哥哥杨克纯(1896-1973),字武之,我叫他“三外公”,他就是杨振宁的父亲。

    2025-10-22

  • 徐以楙的尘封岁月

      一 1925年,18岁的浙江平湖人徐以楙来到上海。

    2025-10-21

  • 汪曾祺致信邓友梅:“读后,当知老夫情怀不恶”

      书信是研究作家交往的重要史料,其中蕴藏着大量鲜活的文学细节。

    2025-10-21

  • 百合花永远芬芳——缅怀作家茹志鹃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茹志鹃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占据着重要地位。

    2025-10-21

  • 巴金先生与北京的“书缘”

      巴金故居周立民馆长曾讲述过巴金先生在京购书的经历,颇值得回味。

    2025-10-20

  • 欧洲腹地的“中国书架”

      梵蒂冈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图书馆(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却是世界最重要的人文科学学术图书馆之一。

    2025-10-20

  • 鲁迅、周敦颐及湖湘文化

      鲁迅籍贯浙江绍兴,这已广为人知。

    2025-10-20

  • 溯江千里觅知音——忆唐文权老师

      唐文权(1940—1993),江苏苏州人。

    2025-10-20

  • 赵博:作家红柯二三事

      中秋节,月光漫进窗来,忽然就想起了红柯——那个总是眯着眼、低头走路的人,已经离开七年了。

    2025-10-20

  • 于细节处见真实——读许姬传《梅剧团北行琐记》

      历史上唯一一次“四大名旦”正式合影 现存齐白石题赠梅兰芳的画册封面,“畹”字写法与《北行琐记》的记录完全一样 作为梅兰芳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最得力的秘书、编剧兼智囊,许姬传几乎亲历了梅兰芳后半生所有重要的事件,他在写作《舞台生活四十年》之外,亦有诸多随笔与回忆。

    2025-10-17

  • 黄明嘉:忆钱春绮老

      钱春绮(1921—2010),江苏泰州人。

    2025-10-17

  • 漫长的九十年,深远的留白

      夏衍在创作(桌上放着《上海屋檐下》的单行本) 应该说,为祖父编《夏衍剧作十种》是很有压力的,因为之前有很多前辈都编过,每一版都非常系统,体系完备。

    2025-10-16

  • “天下第一懒人”

      白蕉先生号称“天下第一懒人”,他有一方长形闲章,就刻此六字内容,常常钤于其作品之引首。

    2025-10-16

  • 初到上海 鲁迅也爱叫“外卖”

      鲁迅在生活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食爱好者,不管是在北京、厦门、广州,还是在上海,他爱下馆子,喜欢寻觅美食,大快朵颐,一饱口福。

    2025-10-16

  • 杨联芬:排队小史

      日常生活中,排队,往往让人不耐,无奈。

    2025-10-15

  • “民国第一奇女子”吕碧城

      在风云激荡的民国岁月,一位奇女子横空出世,于政界、文坛、女界之中,创下了“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盛况。

    2025-10-15

  • 超级影迷郑振铎

      都知道鲁迅先生爱看电影,据李浩、丁佳园编著的《鲁迅与电影:鲁迅观影资料简编》中的统计,鲁迅从1927年到1936年居上海期间,共观影150次以上,其中1927—1930年间观影不到30次,而1931—1936年则超过120次。

    2025-10-15

  • “天下第一名社”往事

      西泠印社的“创社四君子”: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吴隐。

    2025-10-15

  • 《邂逅集》曾引起文坛轰动?

      汪曾祺第一本书《邂逅集》1949年4月由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2025-10-1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