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地来鸿:家书中的抗战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将士浴血奋战,共同挺起民族脊梁,以磅礴之力,汇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洪流。
2025-09-03
-
抗战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家书原本是私密的文字,书写者并没有想到会公开,往往敞开心扉与家人畅谈,因而所谈之事最为真实,表达情感最为真挚,被称为“不会说谎的文字”。
2025-09-03
-
抗日救亡中的《良友》画报
创刊于1926年2月25日的《良友》画报是一份综合性新闻月刊,创办人伍连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社址上海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851号,历任主编伍连德、周瘦鹃、梁得所、马国良、张沅恒。
2025-09-03
-
钱锺书先生的“新天地”
提起钱锺书先生的翻译实践,人们大都会想到他在《谈艺录》《管锥编》中的那些译词译句,灿烂、闪亮,如同漫天的星光。
2025-09-02
-
此日清游梦一般——徐悲鸿与郁达夫的知交
徐悲鸿与郁达夫相识,缘于他们共同的老友田汉。
2025-09-02
-
陈嘉庚1940年考察抗战中的中国大学
陈嘉庚 图片由作者提供 厦门大学校内的陈嘉庚像。
2025-09-01
-
铁笔为枪 刻刀为剑——抗日战火中新兴木刻在上海肇始
一块木板、几把刻刀、简陋的油墨和纸张,就是他们战斗的武器。
2025-09-01
-
图书馆学家杜定友的“文化抗战”
建馆初期的中山大学图书馆 杜定友(1898——1967年),祖籍广东南海西樵山,生于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先驱与奠基者。
2025-09-01
-
根据地演剧:在抗战烽火中锻造戏剧新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陕甘宁边区的民众剧团,常在舞台两旁贴一副对联:“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
2025-09-01
-
“原典”:鲁迅与聂绀弩
编者按:日前,文史作家张守涛出版新作《鲁迅的朋友圈:鲁迅与中国现代英俊》(新华出版社,2005年5月)。
2025-09-01
-
太和殿见证日军投降仪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2025-08-31
-
中国现代木刻艺术的 “来时路”
《窗》 陈烟桥 作 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馆藏 鲁迅研究专家朱正所编的《无声的呐喊:鲁迅评版画选集》一书,近期由岳麓书社出版。
2025-08-30
-
抗日救亡宣传的一支劲旅——中国救亡剧团的革命历程
上海话剧界救亡演剧二队队员合影 1940年,徐悲鸿(右)在新加坡绘成油画《放下你的鞭子》后,与同名话剧的主演王莹合影。
2025-08-29
-
救亡歌咏队与知识青年的革命之路
1938年10月,高鲁在延安。
2025-08-29
-
不止西南联大,一位作家对十所抗战内迁大学的追寻
这是一场持续8年的行走,和十条穿越硝烟的迁徙之路。
2025-08-29
-
学者们的抗战胜利时刻
八十年前,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遍中国大地,不同境遇的学人以各自方式铭刻下这一历史性时刻。
2025-08-28
-
淮南记忆:战火中的生命长歌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撕开了和平的假象,上海“八一三”的硝烟未散,南京便在寒冬中沦陷。
2025-08-28
-
高洪波:麦新与《大刀进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油画) 晏 阳作 麦新,是我童年记忆中印象特别深刻鲜明的一个名字。
2025-08-28
-
《到中国去》:展现国际友人投身中国抗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08-28
-
鲁迅爱逛北京的小市
鲁迅在北京生活十四年,对北京的小市情有独钟。
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