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光耀:被激活的复旦记忆
《复旦记》是读史老张写复旦人文历史的第三本书。
2025-04-24
-
新文化运动的重识与再现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重写大历史计划“五四与新文化运动系列”中的第一部,主要描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演进,旨在讲清被诸多后起认知遮蔽的新文化运动本身的历史事实。
2025-04-23
-
林徽因真的是“半官费生”吗
上世纪20年代,林徽因(左二)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时与同学合影 1924年5月底,林徽因和梁思成结伴前往美国留学。
2025-04-23
-
沈从文先生参与了《诗刊》编辑工作吗
沈从文先生是极具个性的现代作家、学者,“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2025-04-23
-
一九八五年,在深圳遇见比较文学
一九八五年十月,深圳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一次为期两周的全国比较文学讲习班。
2025-04-22
-
何以确定自我:“钞古碑”与鲁迅《墓碣文》的创作
鲁迅对金石拓片的浓厚兴趣贯穿其一生,从事新文学创作后也没有放弃抄校和整理金石文献。
2025-04-22
-
师陀与京派——基于师陀与沈从文文学关系的考察
“新时期以来的现代文学研究论著说及师陀时,几乎总要强调他与沈从文的关系,而屡次被不加思索地选入京派文学选集、写入文学史著,更成了师陀无奈到无法逃避的‘光荣’遭遇。
2025-04-22
-
像汪曾祺那样读杂书
汪曾祺是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2025-04-22
-
艾丹:怀念我的父亲艾青
20世纪60年代,我们一家人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一个农场生活,周边是广漠的戈壁滩,白天可以望见天山,在夏季,山顶也是白雪皑皑。
2025-04-21
-
沈从文交游新考——从佚简七封谈起
2002年北岳文艺出版社推出《沈从文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其中《书信》共九卷,与十卷《小说》差可比肩。
2025-04-21
-
“唯有尽其在我,能作多少就作多少”
在我的年轻时代,对于作家楼适夷,我是很迟才读到他的书,知道他的名字的。
2025-04-21
-
莫砺锋:故人生死各千秋——《师友记》自序
人生在世,除了家人外,最亲密的人首推师友。
2025-04-18
-
万象更新滑稽戏
“地方戏改革的前途远大……在人民的上海,观众的进步是不容忽视的,只有更好地学习政治,提高文化,才能更有效地为人民服务。
2025-04-18
-
探寻钱玄同日记里的文学踪迹
钱玄同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新文学活动家和杂文作家,也是现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字音韵学家。
2025-04-18
-
“文学新星丛书”:孵出了这么多作家
1984年7月号《上海文学》,发表了阿城的小说《棋王》,轰动一时。
2025-04-18
-
张謇家书中的家教
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张謇不仅是晚清状元,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而且中年得子,倍加疼爱,但并不溺爱,而是非常注重教育方法。
2025-04-18
-
他曾与赵一曼共同战斗
元旦倏忽而过,蛇年春节临近。
2025-04-17
-
骆玉明:《书中人世》——写在前面
这是一个序跋文的集子。
2025-04-17
-
马识途:未竟的“问途”
在当代中国,马识途并不是一个普通人,他的传奇人生和丰硕成果,已经让他举世闻名。
2025-04-17
-
黄子平:子东兄二三事
20世纪80年代我在北京,跟上海那批做文学批评的同行,来往最多的是吴亮和蔡翔。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