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艺的历史性——论新诗开端处的闻一多
关于新诗开端或起点的问题,今天看来依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开端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性概念,而是一个含义复杂的历史性概念。
-
杨沫与她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手稿全影 杨沫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学生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
-
鲁迅的汉语言文字“功”“罪”观
原标题:论鲁迅的汉语言文字“功”“罪”观 ——围绕《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的考察 摘要:《汉文学史纲要》是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任务时所撰的讲义,其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虽仅有2200多字,但内涵丰富,对于语言文字问题作了提纲挈领的精辟阐述。
-
曹植:做个洒脱的诗人真的很难
在建安时期的文坛上,曹植绝对算得上是文学大佬。
-
《汪曾祺回忆录》:寥寥数语,风度宛然
越老越觉得知识欠缺,亟须恶补。
-
钱锺书的“十六字真言”
1948年,钱锺书出版《谈艺录》,在“序”中写有这样一句话:“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关键词:  钱锺书2021-03-19
-
纳兰性德为何自比“贞元朝士”?
紫府追随结愿深,曰归行色乍骎骎。
-
徐渭:心心念念者,无非“真我”
徐渭在《水墨葡萄图》(故宫博物院藏)上自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
字里行间的“时势”——研读李准
“时势”与“文学”:以李准为方法 相比于赵树理、周立波与柳青,研读李准显然更为艰难。
-
打捞历史的碎片:谁是钱学熙?
现在说起钱学熙(1906—1978),知道的人大概不多了。
关键词:  钱学熙2021-03-15
-
顾颉刚:跟随马克思主义者的足迹前进
顾颉刚《整理〈史记〉计划》手稿 图片由作者提供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
关键词:  顾颉刚2021-03-15
-
闻香:黄庭坚诗歌的鼻观世界
摘要:作为嗅觉敏感型诗人,黄庭坚留下了丰富的挖掘嗅觉世界审美内涵的作品。
-
冰心 吴文藻:旅雁归来又青春
吴文藻(1901—1985),江苏江阴人。
-
梁思成 林徽因:赤子之心,并肩而行
梁思成(1901—1972),祖籍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
-
王元化先生的师承
去年是文学理论家、评论家王元化先生诞辰100周年,文化界举行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之所以如此隆重,一方面由于王元化本人在学术思想上的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当然也得益于王元化生前培养出了多名得意门生,如吴琦幸、胡晓明、傅杰……他们在老师故去后,都在不遗余力地介绍和传播先生的著述言行。
-
明朝遗民顾炎武是如何成为“清学之祖”的?
顾炎武向来被视为清代考证学前驱人物,章太炎在《诸子略说》中指出“亭林研治经史最深,又讲音韵、地理之学,清人推为汉学之祖”,梁启超尝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论清学开山之祖,舍亭林没有第二个人”,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清代儒者以朴学自命,以示别于文人,实炎武启之”,胡适在《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一文中亦指出“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在这些根本工具的发达史上,顾炎武是一个开山的大师”。
-
邹红:走向世界的曹禺剧作
1934年7月,曹禺处女作《雷雨》发表于《文学季刊》。
-
精神生成的文化根须——鲁迅书话及其意义
摘要:鲁迅的一生都与书密切相连。
关键词:  鲁迅研究2021-03-02
-
胡适《红楼梦考证》一百年祭
胡适 胡适一点不照顾蔡校长面子,指他是“猜笨谜” 整整一百年前,也是3月,胡适坐在租住的北京北河沿钟鼓寺胡同十四号的大写字台前,写他的《红楼梦考证》。
-
三湘名士王闿运
王闿运所书楹联 清末民初的学者易宗夔在《新世说》一书“言语”条云:“王壬甫硕学耆老,性好诙谑。
关键词:  王闿运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