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与北洋时期的欠薪与索薪
民国政府一成立,财政便十分窘迫,这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
张载的哲学与他的时代
清刻本《张子全书》 资料图片 今年是北宋关中大儒张载的千年诞辰。
-
刘彬:也谈“鲁迅为何没多写小说”
摘要:郜元宝最近重新提出并解释了“鲁迅为何没多写小说”这 个老问题(点击查看:郜元宝《鲁迅为何没多写小说》),他认为鲁迅后期弃写小说乃是基于现实考虑的不为而非不能,进而由此反思了小说“一超独霸”的现象。
-
鲁迅x刘师培:在金石收藏与报刊趣味之间
原标题:在金石收藏与报刊趣味之间:论洪宪帝制时期鲁迅与刘师培的文化政治抉择 关于鲁迅与刘师培的关系的探讨,学界成果颇多。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迷”与张爱玲
张爱玲(1920年—1995年),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
关键词:  张爱玲2020-12-09
-
“鲁迅鲁迅,多少广告,假汝之名以行”
小引 鲁迅是一个广告意识很强的作家。
-
张爱玲:“人性呱呱啼叫起来”
编者按:学者刘川鄂研究张爱玲长达40载时间:早在1985年,刘川鄂的硕士论文即以张爱玲为题;1993年他动笔写张爱玲传记;2000年,写成初稿《张爱玲传》;2008年,增订至30万字的《传奇未完:张爱玲1920-1995》,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2020年,刘川鄂吸收最新资料、整理思想脉络,再次修订前作,以45万字的篇幅交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再版《张爱玲传》。
-
王元化学术研讨会:古典资源的再发现与现代重建
2020年11月30日是王元化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
史铁生:在扶轮问路的征途上挖掘精神矿藏
史铁生(1951年—2010年) 黑明1995年9月28日摄于北京 “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关键词:  史铁生2020-12-03
-
冯至:一个精神探索者的思与诗
冯至(1905年—1993年) 去年秋天,翻看当时新出刊的2019年第21期《新华文摘》,读到冯至女儿冯姚平女士写的《别了,道明好友》。
关键词:  冯至2020-12-03
-
1990年代路遥研究的“多元化”特征与“无名化”状态
摘要:1990年代的路遥研究经常被研究者进行“无名化”的结论性定义,事实上,90年代的路遥研究表现出纷繁复杂的“多元化”特征。
-
1980年代文学潮流中的路遥与陈忠实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中,我们常常看到将路遥和陈忠实的主要创作成就,分别放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这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显著区别的文学语境中进行讨论,更多看到他们的创作与这两个文学时代不同的互动关系。
-
路遥与新文学的现实主义思潮
摘要:路遥的现实主义文学追求,是与“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精神一脉相承的。
-
顾随先生的讲堂
顾随手书 一 顾随,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
-
日记最后一年的元化先生
蓝云女士之父蓝瑛在1939年即与王元化相识相交,结为挚友;蓝云自幼奉父命跟随张可学习英文,后蓝王两家又比邻而居,礼尚往来,其乐融融;父执辈的元化先生耳提面命,谆谆教诲,令蓝云获益良多;2003年蓝云成为元化先生秘书后,更是相依相伴,甘苦与共。
关键词:  王元化2020-11-30
-
张爱玲:惟有“主动选择”,才是“清坚决绝”
编者按:学者刘川鄂研究张爱玲长达40载时间:早在1985年,刘川鄂的硕士论文即以张爱玲为题;1993年他动笔写张爱玲传记;2000年,写成初稿《张爱玲传》;2008年,增订至30万字的《传奇未完:张爱玲1920-1995》,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2020年,刘川鄂吸收最新资料、整理思想脉络,再次修订前作,以45万字的篇幅交由长江文艺杂志社再版《张爱玲传》。
-
钱锺书先生怎样选诗读诗?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曾载一桩旧案: 毛选翻译委员会的工作于一九五四年底告一段落。
-
刘志侠:傅雷的法国友人
傅雷的欧洲经历引起笔者注意始于十年前,与卢岚撰写《青年梁宗岱》时,知道傅雷与梁宗岱相识于巴黎,围绕刘海粟身边的小群体活动,很快结为好朋友。
-
纪念钱锺书诞辰110周年:有书可读,别无营求
11月21日,是钱锺书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关键词:  钱锺书2020-11-21
-
钱谷融:德性融汇文学 垂范践行致远
原标题:德性融汇文学 垂范践行致远——钱谷融先生的审美人格发微 如果只用一个身份来看我的导师钱谷融先生,我想应该就是文学批评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