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叠篾刀》创作谈:我的故乡,我的画布
我生在华北平原上的一座小城,小城缺水,却又与两条大河关系密切——黄河故道和卫运河都距离县城不算太远。
2025-09-16
-
人心妙在峰回路转——《山那边是云》创作谈
《山那边是云》这部小说,一直陈列在我的写作计划里。
2025-09-16
-
石一枫:狗待人不薄
关于狗的故事,通常是单纯而温暖的。
2025-09-16
-
《白金戒指》创作谈:戒指里到底藏了什么
毕海林,1984年生于山西省神池县。
2025-09-16
-
朱朝敏:时间在改变什么
有段时间,我周末下午爱去一个地方转悠。
2025-09-15
-
王晓雯创作谈:借诗,借势
这是一篇从书本出发的小说吧,写在几年前,里面的主角——如果有的话,是“诗”么?现在重读,我仍感到欣慰的是,弗罗斯特这些英文诗的意境和我笔下老家乡下的风物环境、人的行动心理不算违和。
2025-09-15
-
《要有光》后记:他们是如此让我感动
他们是如此让我感动。
2025-09-15
-
柳建伟:我为什么要写《钱塘两岸》
四十多年前,我决定这一辈子要好好努力,当一个巴尔扎克那样的社会历史书记员式的好作家。
2025-09-15
-
我为什么要倾注感情写乡村教师
报告文学《父母在远方 老师在身旁》于2025年6月在《北京文学》杂志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的150多位读者给《北京文学》公众号留言热情称赞;我应邀在北京广播电视台《读书俱乐部》“七一”特别节目中做关于这篇报告文学的专访,大数据统计现场有183529名听众和观众在线点赞,这篇报告文学究竟是如何写出来的呢? 小洞小学是我的一块试验田 1995年,身为大学教师的我利用寒暑假自费采访国家级贫困县,看到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拮据,我就掏钱资助他们。
2025-09-14
-
徐鲁:写作的热情何在
大学时代,第一次读到朱光潜先生翻译的《歌德谈话录》,虽然对书中有些谈话内容还不能完全领会,但觉得这种谈话录、对话录式的写作方式,非常有趣,引人入胜。
2025-09-14
-
刺破战争黑夜的文明之光
战争是人类最大的不幸。
2025-09-14
-
追溯光阴流转的片段记忆
早在退出工作岗位之前我就已下定决心,为自己规划了退休后唯一的任务,就是彻底退出江湖、回归家庭,读闲书、慢生活、会友朋、看世界,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2025-09-14
-
非“炖”不可——写在《我们的宠物》后面
正在写作一个中篇,写一个人与一只鸟的相爱相杀。
2025-09-12
-
王彬:从生活中寻觅描写历史的出口
几年,我到天津参加一个文学活动,活动之余,主办方组织大家去静园参观。
2025-09-10
-
我对世界充满困惑
去年暑假没有回家,留在上海实习了小半年,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走出象牙塔,近距离接触社会生产现场。
2025-09-10
-
永远在路上——《穿行于历史间的思考》写作背后
《穿行于历史间的思考》出版了,感谢人民日报出版社这间“产房”,没有你们的辛苦付出,也就没有这部有血有肉的作品诞生,而且还这么“顺产”。
2025-09-09
-
叶临之:为了讲述一个真实的亚洲
我们都是故事里的人,看别人的故事,最后自己也成为故事。
2025-09-09
-
大水:当我非写不可
最近陆续有人问我: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我说:今年。
2025-09-09
-
陈萨日娜:从“骑手”到地域书写
很高兴我的小说入选《草原十二骑手》作品集。
2025-09-09
-
钟兆云:在坚守中敦行不怠
我有一份执念:若以真实人物作为笔下主人公,必当踏遍其出世入世之地,觅史访踪,感应一方水土对生命的浸润。
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