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诗歌阅读史
1 我不得不自问,真的能书写自己的诗歌“阅读史”吗?除了阅读的过程本身,我和我谈论的对象之间还有怎样的关系呢?我翻开了从最早阅读诗歌的中学时期开始积累下来的读书笔记,试图在渐渐漫漶的记忆之尘中梳理出一条清晰凹陷的小路。
2025-05-04
-
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让小说回归小说
傅星画作《五月》 《怪鸟》:二十个故事的重组 父母亲离世,老房子要卖了,我看到了房子挂在链家网上,就想写两个短文纪念一下,可收不住了,竟写了二十个故事,后来又把二十个故事拼装成一个长篇,这个长篇就是个意外。
2025-05-03
-
程皎旸:大都会里的跌宕生活
2011年,大学开始前的那个暑假,我渴望工作,像大人一样,自己赚钱自己花。
2025-05-02
-
“每天早上七点,许仕农准时给菩萨洗脸”
小说题目里的重楼,是以辽代的佛宫寺释迦塔为原型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县木塔。
2025-04-28
-
周婉京:三十年前之一场戏
三十四年前的冬天,我出生在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的一个部队大院里。
2025-04-28
-
淡豹:我想写生活的尺度,也是写人内心的尺度
这篇小说的题目叫作《宇宙的尺度》,我是想写一个生活的尺度,也是写人内心的尺度。
2025-04-28
-
顾文艳:不值一提
重新开始文学写作以来,我几乎每天都很焦虑。
2025-04-28
-
家族小说的现代转型与现代长篇小说的发生
摘 要 在现代长篇小说的发生过程中,家族小说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2025-04-24
-
周晓枫:作家的品德
我从小对作家满怀崇拜,感觉他们被神秘的光芒笼罩。
2025-04-24
-
农民有理想,农村有希望
老冯在朋友圈邀约大家去西海固赏藜麦,尝新麦,还配发了专门制作的藜麦PPT,很美观,上面的藜麦确实漂亮。
2025-04-24
-
程皎旸《打风》:这些故事的创作,伴随我跌宕的香港职场之旅
2011年,大学开始前的那个暑假,我渴望工作,像大人一样,自己赚钱自己花。
2025-04-22
-
故人生死各千秋——《师友记》自序
人生在世,除了家人外,最亲密的人首推师友。
2025-04-20
-
倪晨翡:虚构的临界
我写过不少父亲母亲,不少家庭关系,以一个人子描摹和刻画、拆解与建立这些虚构的父母。
2025-04-17
-
关于记梦诗和旅行诗的创作谈
记梦诗 太阳东升西落,我们的日常千篇一律,起床、上班、开会、吃饭、回家,即使是周末,也无外乎固定的几类活动。
2025-04-15
-
《兼职儿女》创作谈: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妈妈
身为每日坐班的中年人,平日工作繁忙,我尽量每天给母亲打一个电话,作为平时不能在身边陪伴的弥补。
2025-04-13
-
邹谨忆:犹如执炬
小说作为戴着面具起舞的艺术,创作谈却要写作者公布面具之下的隐秘,这实在是一项相当具有考验性的工作。
2025-04-10
-
于一爽:鱼死了去哪儿
至少这两年,小孩一直是我创作中的一个元素,并不是为了进入母婴主题,而是在相当长的时间中,和小孩的关系构成了主要的人物关系,以及通过观察小孩带来一些感受。
2025-04-10
-
为消失而书——关于《清白之年》及其他
春节的喜庆气息还未褪尽,我们又把婆婆接回了武汉。
2025-04-08
-
应有孤心向明月
小说首先要有一个故事——有时要有很多故事,这点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已经实践得很好。
2025-04-08
-
纪红建:行走与思辨让文学更加丰盈
这不仅仅只针对报告文学写作。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