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尼苏:草原上,那些讲故事的人
我的家乡兴安盟科右中旗,在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腹地。
2025-07-15
-
“啊”一下之后——小说《春·发》创作谈
《春·发》采用了嵌套式的叙事结构——“我”为了找到编辑所说的“‘啊’一下的东西”,只身前往吐虎玛克镇采风,偶然发现了大约三十年前编剧王维留下的剧本手稿,剧本讲述了兽医巴吾里江与帕丽扎提的爱情故事。
2025-07-15
-
余红:大江大湖中的生态图谱
我出生在洞庭湖畔,是看着这湖水长大的。
2025-07-15
-
半夏:集市是个时空之筐
1 这些年一直关注着云南的农贸市场,没退休时,下乡采访或去旅游,最喜欢逛的就是当地的农贸市场。
2025-07-13
-
林森:深蓝的诱惑
因为写了几篇与海洋相关的小说,便时常被放到“新南方写作”“海洋文学”等概念里讨论,也时常被一些朋友问:“你是怎么写起海洋来的?”是啊,写作带有太多偶然性,一次路上的偶遇、一场寒潮所带来的喷嚏,都可能改变书写的状态和内容,而我是怎么有“规划”一般,在七八年里连续写下跟海洋相关的长篇小说《岛》和中篇小说“心海三部曲”(即《海里岸上》《唯水年轻》《心海图》)的? 若细想,其理由又并不复杂,一个还对自己有点基本要求的写作者,总会希望眼下的这一部作品,要跟上一部有所区别,求新求变,是写作者最原始的驱动力。
2025-07-13
-
胡竹峰《浒村月令》创作谈:融入山乡,与野为徒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2025-07-12
-
何玉茹:孤独、友谊和写作
《她和她的麦子》写的其实是一个人的孤独。
2025-07-11
-
陈修歌:一则关于梦与欲望的故事
《织霞山上》讲述的是关于梦与欲望的故事。
2025-07-11
-
石一枫:学文学就是学人话
师弟师妹们,大家好,我叫石一枫,是北大中文系98年本科入校,05年研究生毕业的校友。
2025-07-11
-
在写作中感受这世界的丰沛
自6岁失聪,我在寂静无声的世界里生活了30年。
2025-07-11
-
黄宁:回到故事原点
去年有段时间,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寓居在北京。
2025-07-09
-
《胡胜:雕刻金色时光的“工人院士”》:且以“诚”字立文心
日前,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大国工匠人物传》丛书第二辑已经面向全国发行,我所著的报告文学《胡胜:雕刻金色时光的“工人院士”》一书有幸忝列其中。
2025-07-09
-
林白:自由浮动的叙述者
一、诗歌与空虚 我写作是出于一己私心,全然是。
2025-07-07
-
张春莹:庐山烟雨浙江潮
追溯如何走上文学之路,不可免俗地从阅读说起。
2025-07-07
-
赵祺姝:一间“闹鬼”的房间
很多来路清晰的“文学梦”从写作者的故乡谈起,而我至今不认为自己拥有一个文学意义上健全的故乡。
2025-07-07
-
未到达或已错过的场景——《山水》写作谈
我母亲给我讲述那些耳闻目睹的故事时,曾经提过一件有意思的。
2025-07-07
-
韩少功:要交流,更要行动
在我的意识中,作品是作家最重要的所在,就是作家的彩妆演出。
2025-07-07
-
“普通”的年轻人,内心正在经历惊涛骇浪
有一次,在餐厅里吃饭,身后两个女孩谈论工作的压力、房租的飞涨、家里催婚的唠叨。
2025-07-07
-
王方晨:把“人”字书写在朗澈的精神天空
我对济南故事的书写,得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说起。
2025-07-04
-
莉莉陈:让生命在不确定与变化中打开新的空间
人活着有一个基本的大纲,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遇到坎,这都是事先设定的,甚至你能活多少天,多活一天都不行。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