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楚昕:《泥潭》后记
改完最后一个字时,我脑子里想到的是一篇名叫《克莱喀先生》的小说。
2025-08-18
-
自媒体时代,作家也来当博主
近年来,自媒体的兴起正在改变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作家开设视频号、小红书或抖音等网络社交平台账号,试图在文学创作之外,寻找一种与外界联系更加直接的方式。
2025-08-18
-
城市的暗潮与光辉——关于“谍战之城”系列小说的一些想法
请允许我记不清,是什么时候有了这样一个念头,像雨后春笋一样强烈而笔直地向上生长起来。
2025-08-17
-
《猎舌师》:在大历史的细节处再现光芒
《猎舌师》首版于2019年。
2025-08-17
-
《眼戒》与我的少年时代
三十年前,其时已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所在的湘西某一山村,还没通电,一个没有电的地方,容易让人产生对时代的一种错觉。
2025-08-17
-
朱山坡 :向着光明跑
光明是小说《向光明》中的主人公。
2025-08-17
-
为圆明园围墙内外的对子配个故事
大概在2017年,我从上地往中关村方向开车经过圆明园时,看到圆明园东门斜对面路口矗立着一个巨型户外广告——是治疗不孕不育的,文案风格极其扎心,八个大字:当生不生,后悔终生。
2025-08-12
-
吴君:笔锋所至,心之所向
去年四月,我见到了失联27年的朋友。
2025-08-12
-
阿尼苏:重新认识故乡,就是在重新认识自己
从2020年至今,《草原》杂志陆续刊发了我的十几篇小说、散文、诗歌、翻译作品,我还参加了《草原》杂志组织的自然写作营和小说改稿班,创作上得到了提升。
2025-08-11
-
加主布哈:名字的隐喻
我喜欢取名字,其中可能意味着某种气息、情绪、符号,因为这里面会有隐喻、象征,也有一些名字是没有意义的,随性的。
2025-08-11
-
喻言:每个人身后都躲着一只黄雀
2014年,在成都与一帮当年的诗友偶然相聚,我拿起停辍了二十年的笔,重新开始写诗。
2025-08-08
-
余红:大湖归来
我从小生活在洞庭湖畔,是看着这湖水长大的,水天一色,舟船鸥鸟点缀。
2025-08-06
-
北乔:我们都能在军营生活里遇见自己
新作《瞄准》(人民日报出版社,2025年8月),收入了《缺口》《虚光》《瞄准》《七秒》《天空有云彩》和《军歌不仅是用来唱的》等6部军旅中篇小说。
2025-08-05
-
南翔:短篇小说的渊与峰
现在回忆,我小时候虽然喜欢文学,却并没有做过作家梦。
2025-08-05
-
它不是一个答案,只是一个半真半假的场景
大概是在高中毕业以后,忽然开始频繁地写作。
2025-08-04
-
王忆:从自述到叙述
从自述到叙述,这是我近十年来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
2025-08-04
-
渡澜:鸟的起源在鸟啼
《常俗派》里讲了主人公“我”与已故舅舅的12次相遇。
2025-08-04
-
写父亲,重返故乡
这本书我写得很慢,也写得很犹豫。
2025-08-03
-
不同时间与空间交汇点的相遇
对于一个青年写作者来说,谈论自己的文学观多少有些不成熟且不自知。
2025-08-03
-
第一次写作,准备了大半生
《风吹起了月光》:王柳云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我是王柳云,今年59岁,2020年只身来北京打工,今年已经是第六个年头。
202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