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漫:重绘一种上海肖像,让记忆和情感得以新生
1 近期,我的散文集《上海记》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2024-12-26
-
“农民作家”单小花:写作,让我的世界越来越大
《樱桃树下的思念》出版后,越来越多的人把我称为作家。
2024-12-26
-
杨静南:作家不是生产肥皂的人
写作日久,有时候就会问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写呢? 如果说更年轻时有虚荣好胜的想法,那现在,与功名心相对比,好像会更喜欢写作本身。
2024-12-25
-
另一颗跳动的心脏——《装脏》后记
1 就算是在两年前,我都未曾想到过,自己能写出这么一本书。
2024-12-25
-
《土广寸木》:行乐须及春
这本二十万字出头的小说,分别上下两部分。
2024-12-25
-
晓角:文学的救赎
我今年21岁,写作已经五六年了。
2024-12-25
-
从事小说创作后的我经常会问,小说是什么
在写中篇小说《漂亮朋友》之前,我写了十几部关于乡土味的小说,人物、故事都发生在农村,这是我第一次将人物放到了都市,第一次把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放到了小说里面。
2024-12-24
-
职业作家,职业编剧,职业间谍,本质上是相通的
间谍是一种很特别的职业,这种职业会拷问人性,辨别忠奸。
2024-12-22
-
鬼子:刘耳的由来
刘耳的名字原来叫做刘二。
2024-12-22
-
《一日顶流》创作谈:流浪的二傻子
创作《一日顶流》这部小说,首先源于我对一类文学人物的喜爱。
2024-12-22
-
余一鸣:关于公开课
大概在二十七年前,《北京文学》曾组织了一个栏目《世纪观察》以“忧思中国语文教育”,展开了对中学语文的一场大讨论,当时影响很大,《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有转载。
2024-12-19
-
杨遥:人应该追求一些高远的东西
写下这个题目之后,我担心自己是不是又开始说教了,但思虑许久,还是想谈一谈这个问题,这也是《美声唱法》的主题。
2024-12-19
-
张国龙:守望故乡,希望犹在
我的故乡位于川东北红丘陵深处,那里层峦叠嶂,隶属嘉陵江流域。
2024-12-18
-
王尧:《我是五月的孩子》自序
这本散文集大致是2022年《上海文学》专栏“纸上的生活”的结集。
2024-12-17
-
王安忆:论长道短
短篇小说在我并不是十分适合的体裁,所以当数点排列,发现竟有一百多篇的积累,就感到意外了,不禁要认真检讨写作短篇的经过和得失。
2024-12-17
-
班宇:雾的样本
对于小说作者而言,谈起小说的种种是一件有点危险的事情。
2024-12-13
-
站在时代的潮头去书写
从中篇小说《白桔》到同名电影,是一个不断蜕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从形式上转换,更需要从理念和内核实现华丽转身,使之真正发生脱胎换骨的升华。
2024-12-13
-
小乙:以日常为墨,写最贴近当下生活的科幻文学
在经过七年的纯文学练习后,我开始尝试科幻小说的创作。
2024-12-12
-
杜峤:我想写古今两组三人命运的映照与互文
《永年》这篇小说的源头大概得追溯到一九年,那时我曾对篆刻萌生过一段猛烈而短暂的兴致。
2024-12-10
-
百年文学中的北京
从2021年到2024年,经过3年的编纂,《百年文学中的北京》终于面世了。
20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