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底波澜见匠心——汪曾祺《故里三陈》手稿探微
今年是汪曾祺诞辰105周年。
2025-09-02
-
【温故】八月,字重千钧
编者的话 从1931到1945,中国作家在烽火与热血交织的大地上,在呜咽与战歌共鸣的山河间,用笔写下不屈的觉醒。
2025-09-01
-
中国现当代作家年谱编撰的问题及反思
年谱编撰始于宋代,盛于清代,至民国时期仍受学者重视。
2025-08-28
-
“和人民、和生活一同前进”
田间《笑呵》手稿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田间《〈给战斗者〉写作前后》手稿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1982年,田间参加《诗刊》座谈会发言修订稿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1937年冬,武昌的一间小旅馆,长江的湿冷浸透薄窗,油灯在寒风中挣扎。
2025-08-27
-
萧振鸣:鲁迅为什么抽烟?
近日,“鲁迅夹烟”墙画事件颇受关注,引起广大讨论。
2025-08-26
-
60年前的那位车夫,你在哪里?
“他值得被寻找,我们会一直找下去,直到找到他为止。
2025-08-22
-
流动圣雄:《甘地自传》与战时中国
1925年底,甘地应邀在《新生活》(Navajivan)以古吉拉特语连载自传,翌年由摩诃德夫·德塞(Mahadev Desai)负责翻译为英语,并经他本人和斯莱德女士(Miss Slade)审定,在《青年印度》(Young India)连载。
2025-08-21
-
隐于闹市,一场无声较量留存文脉
图为合众图书馆旧址。
2025-08-20
-
“飞机楼”往昔
“飞机楼”东侧增建的“大屋顶式”二层楼房,至今仍在使用。
2025-08-19
-
宋明炜:行将绝迹的藏书者
我正在打开藏书——好吧,这个题目借自瓦尔特·本雅明,我必须开诚布公,此文或许没有任何原创价值,我若能让本雅明的意见在一个世纪后的情景中再呈现一次,也就心满意足了。
2025-08-18
-
胜利的回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025-08-15
-
王安忆:读花人说——涂瀛论红楼
看涂瀛论《红楼梦》,有几处意料之外。
2025-08-13
-
作家老舍的武术人生
8月9日是第八个“世界武术日”,它由国际武术联合会确定,旨在号召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武术、习练武术,把武术当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025-08-12
-
“年谱”如何“长编”——读李扬《沈从文年谱长编》
引言 2016年,针对近几十年来的“年谱长编热”,陈福康表达了一定的批评意见。
2025-08-11
-
抗战、湘省新政与沈从文“重写湘西”的发生
全面抗战爆发后,沈从文一路南迁,途中曾在长沙和沅陵小住。
2025-08-08
-
黔之驴:一个文学形象的生成与物种迁徙、文化交流
《黔之驴》是唐代文学中的名篇,因“黔驴技穷”的成语而变得家喻户晓。
2025-08-07
-
梁衡:我在八十年代当记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十年,有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底召开的,宣布了“文革”的结束,而真正大步改革是进入八十年代之后。
2025-08-06
-
关于茅盾的《夜读偶记》 ——当代文学四题
一、写作起因 1957年9月至1958年4月,茅盾在公务之余,花费七个月时间,撰写了近七万字的长篇论文《夜读偶记》,1不久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单行本。
2025-08-05
-
告别大地之歌——郑愁予
马浩、江青、余梅芳、庄喆、郑愁予、吴谦,二〇一五年秋,纽约。
2025-08-04
-
【温故】七月,烽火,薪火;真实,满足
编者的话 88年前的7月7日,卢沟桥旁的炮声开启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