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故】九月,青年、传承、记忆
编者的话 九月初,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召开。
2024-09-30
-
敬惜与揖别:鲁迅1924年暑期西行之旅的神思姿态
一 1924年7月7日至8月12日,前后历时共36天(包括往返在途16天)的西安之行,堪称鲁迅居京十四年期间极少的几次出游中,阵仗最隆重、内容也最特别的一个特例。
2024-09-29
-
重读《红日》:“透过这些血火斗争的史迹,描写、雕塑人物”
196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红日》剧照 编者按:1957年,作家吴强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印刷45000册,震动中国文坛,随即很快又第二次印刷16000册。
2024-09-27
-
袁济喜:1978年,我的无问南北
1978年9月27日上午11点,我作为刚刚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78级本科新生,从老家上海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
2024-09-26
-
隐于幕后的新文化运动人物:袁同礼
雷强撰成《袁同礼年谱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寄一校稿给我。
2024-09-25
-
陈平原:客厅里的陶渊明与鲁迅
王瑶先生去世后半个月,我撰写了《为人但有真性情——怀念王瑶师》,初刊《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第1期,后收入《王瑶先生纪念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等。
2024-09-24
-
徐迟与《哥德巴赫猜想》手稿档案
“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2024-09-23
-
当他沉默着的时候——从1924年前后鲁迅的阅读与写作说起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2024-09-20
-
悟空西行记:“悟空”形象的西传与变迁
2024年8月20日,动作角色扮演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再一次将中国的“国民神话”《西游记》推向焦点。
2024-09-19
-
孙郁:京派文学的先锋传统
许多年前,作家格非评价汪曾祺的时候,以为其作品属于先锋派。
2024-09-19
-
经典作家专刊——刘半农
刘半农,原名寿彭,后改名复,号半农。
2024-09-18
-
革命与母职 ——左翼文学中的“弃婴叙事”主题探析(1927~1942)
引 言 母职,即“女性承担人类繁衍的命运所带来的母亲身份的担当与认同”[2],它既包括女性的妊娠、生育、抚育活动,也包括女性的母性意识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一系列关怀伦理等等,在人类繁衍与文明传承中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2024-09-13
-
张武军:剪贴与编年——作为史诗的《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引言:1933年,鲁迅杂文的顶点与“结”点 正如李长之论鲁迅时所说:“一个人的作品,在某一方面最多的,就往往证明是一个人的天才的所在。
2024-09-12
-
中国当代作家成长的“作协”推力
作家协会制度并非中国首创,而是模仿苏联建立的。
2024-09-11
-
藤野先生、鲁迅和增田涉的师生传承
藤野严九郎教授 东京时代的增田涉 鲁迅赠送增田涉照 藤野严九郎,作为鲁迅笔下严肃可敬的“藤野先生”为人们所熟知。
2024-09-10
-
陆建德读《袁同礼年谱长编》:“为学术的热诚”
近现代人物的年谱推进历史研究,已是不争的事实。
2024-09-09
-
从“类猿人”到“愚人船”——论鲁迅思想中的启蒙与进化
一、作为原创词汇的“类猿人” 鲁迅的进化论思想一直是鲁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最近俞兆平有关鲁迅和严复关系的研究,使这一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2024-09-06
-
曾镇南:我记忆里的那几届茅奖评选
目接神通,有会于心,论必已出,言必有据。
2024-09-05
-
“夏可为事件”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年出路”问题
自现代以来,青年问题一直是国家政治和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命题。
2024-09-04
-
巴金:致青年作家
我始终相信那句老话:生活培养作家。
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