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邹氏:笔端丰碑家国情
2月16日,邹家华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2025-02-28
-
成仿吾·甘人·李初梨: 重勘“革命文学论争”的发端
引言:谁打响了“革命文学论争”的第一枪 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次论争的焦点、规模、持续的时间、论争主体的多样性等较历次文学论争都无出其右。
2025-02-27
-
茅盾《子夜》手稿档案解密
出生于浙江乌镇的茅盾先生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子夜》是他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巨著,文学史上赫赫有名,但在读者的文学桌面上,《子夜》的封面似乎已结上蛛网。
2025-02-26
-
齐白石初至北京的73天
1902年秋,齐白石随夏午诒到西安,教夏的如夫人姚无双学画。
2025-02-25
-
黄永玉先生二三事
黄永玉在梧桐叶上写诗 2011年11月下旬的一天,黄永玉先生在女儿黄黑妮及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李辉的陪同下,到绍兴、杭州游览。
2025-02-24
-
文献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第三路径
发掘与整理文献,近年来这一工作越来越受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的重视。
2025-02-20
-
词与物的歧途
写诗最大的困境,或许是诗人总在面临词与物的歧途。
2025-02-19
-
善本漂泊——平馆甲库珍藏古籍避难记
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永乐大典》224册,其中有62册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025-02-18
-
张洁宇:论“代际”,不如谈“时代”
2024年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来说,是重要而繁忙的一年。
2025-02-17
-
王军:《雪后》别记
《雪后》手稿首页、末页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 一 “几年来,常是怀念着北方。
2025-02-14
-
施蛰存与陈慧华
施蛰存(1905-2003) 今年是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古典文学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施蛰存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2025-02-13
-
不要温驯地走入那个元宵良夜
《红楼梦》写了好几次过年、好几次元宵节,但是,最“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是书中第二个元宵节,也就是“荣国府归省庆元宵”那一回。
2025-02-12
-
到浦口去——纪念朱自清《背影》发表100周年
1917年,世界上有三件大事与我有关。
2025-02-11
-
“精神胜利法”的退场与阿Q的“成长”
《阿Q正传》[1]发表后,在赢得赞誉的同时也不乏异议和质疑。
2025-02-10
-
盛文强:白蛇故事的演变
《白蛇传》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与《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
2025-02-07
-
钱著版本演化的心因解码——从“自鉴”到“记愧”
摘要:学界若细读晚近七十年学案,迟早会惊诧将“古籍版本学”与“今典版本学”分开的那条边界,当在“著者在场与否”。
2025-02-06
-
【温故】一月,无声的洪钟从四面涌起
编者的话 “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
2025-02-05
-
鲁迅过年:结账,祀祭,放鞭炮,打马将,拜年,恭喜发财!
《南腔北调集·题记》载:一俯一仰,居然又到年底,邻近有几家放鞭爆,原来一过夜,就要“天增岁月人增寿”了。
2025-01-30
-
那时春节 封印是怎样的存在
春节将近,假期来临,孩子们放假,打工人返乡,大多数朋友都将度过一段轻松惬意、团圆喜庆的美好时光。
2025-01-27
-
陈子善:新文学家与古典音乐四则
徐迟咏第九交响曲 徐迟(1914—1996)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他同时也是古典音乐的爱好者。
202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