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胜:雕刻金色时光的“工人院士”》:且以“诚”字立文心
日前,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大国工匠人物传》丛书第二辑已经面向全国发行,我所著的报告文学《胡胜:雕刻金色时光的“工人院士”》一书有幸忝列其中。
2025-07-09
-
论“新北京作家群”的发生、书写视域与写作范型
作为现代化大都市,北京一直以来是典型的超级移民城市。
2025-07-09
-
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评北乔《南人书话》
在《晦庵书话》中,唐弢曾对书话的特点做过如下概括——“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2025-07-09
-
生活之歌与精神之歌的交响——读长篇小说《龙凤歌》
胡学文的长篇小说《龙凤歌》,共计四十多万字,故事时间跨度长。
2025-07-09
-
黄咏梅:文学阅读中的顿悟
于我而言,阅读的迷人之处,同时也是令人期待之处,就是书中某些言语或故事忽然引发自己的顿悟,令人击节赞叹、回味再三。
2025-07-09
-
以现代目光打量江南风情——评小说集《高手》
苏迅的小说创作大多关乎玉器和古玩。
2025-07-09
-
如何理解新大众文艺中的“大众”
当下,“新大众文艺”是个热词。
2025-07-09
-
折射时代光影的多棱镜
散文是独具灵性和自叙特质的文学体裁,形式自由灵活,表达内蕴丰富,凝聚着写作者的感情涌动与精神气象。
2025-07-09
-
《春尽江南》:以词语的创造改写时间
诗人王明法笔下的江南,没有停留在地域性概念和美学图标的构建上。
2025-07-09
-
《秋水》:江河真的总归自在吗?
总览全篇,小说《秋水》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和富有张力的文风创造了一个关于生命奇遇和生存境遇的深刻故事,而在故事背后,流露着作者陈春成追求平静的写作心态,和对江流、人事的哲学性思考。
2025-07-07
-
丁东亚:不可言说的,归于沉默
近日读元杂剧,记下了《沙门岛张生煮海》(神话传说喜剧)中一句:山无名,迷杀人;寺无名,俗杀人。
2025-07-07
-
《星空与半棵树》:星空下的乡村画卷
陈彦的长篇小说《星空与半棵树》,以细腻笔触和宏大视野,描绘了一幅秦岭深处乡土世界的壮丽画卷。
2025-07-07
-
《哲学家的小王子》:一场童话与哲学的邂逅
在童话与哲学之间,存在着一片模糊却充满张力的地带,《小王子》就诞生在这片交界之地。
2025-07-07
-
以文献为舢板抵达象征内层
今年初,《幻想底尽头》与《新生的野力》两部“穆旦传”几乎同时推出,即便它们实际的出版周期各异,但最终却达成了一种“巧合”,诗人穆旦的一生由“曲折灌溉的悲喜”交叠着细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025-07-07
-
《草原》杂志的探索与坚守
《草原》杂志作为一本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文学刊物,她的历史和地方性意义在国内的期刊中也是非常有典型性的。
2025-07-07
-
《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那些下在诗歌里的雪
当《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的十周年纪念版正式出版时,我的心中满是感慨。
2025-07-07
-
《大宋花事》:在历史与花香中探寻诗意
沈胜衣的《大宋花事》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将花卉与历史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以细腻而深情的笔触勾勒出大宋时期的花事盛景,同时也彰显了作者在花事散文创作上的独特魅力。
2025-07-07
-
《山东抗日战争史》:伟大抗战精神的具象化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2025-07-07
-
《冶工记》:新时代工业诗歌的“铁血”与“柔情”
2025年伊始,诗刊社“新时代诗库”推出了薄暮的钢铁工业主题诗集《冶工记》。
2025-07-07
-
飞跃胡同的鸟
《鸟》,作为宁肯《城与年》系列作品之一,延续了宁肯对北京城市记忆的考古式书写,通过“城—人—鸟”的三重隐喻,以一个工人家庭孩子的视角,以两只鸟为线索串起主人公永与姥姥、父母、哥哥姐姐、街坊邻居之间的往事,在怀旧与批判、诗意与残酷之间,重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农村生活的真切面相。
202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