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今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对于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中国作协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涵养良好文学生态、巩固党的文学事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协党组始终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抓好各项工作,学习研讨注重“深”,查摆问题坚持“真”,集中整治务求“实”,在学习教育中不断汇聚建设发展强大动力,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月16日,“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
坚持以“学有质量”为前提,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堤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好学习教育首先要从强化思想认识入手,深刻领会重大意义,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魂,不断夯实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
聚焦主题学。中国作协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学习中强化认识、筑牢防线、凝聚共识。举办三期读书班,每期突出一个侧重点,系统学习领会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所在,探寻改作风促发展的“金钥匙”,更好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正反对照学。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伟大实践的丰硕成果;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的深刻教训,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防止由风及腐、风腐交织的重要镜鉴。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都是开展好学习教育,持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中国作协召开警示教育会,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党组读书班专题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围绕学习领会正反两方面经验、以优良作风保障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深入研讨。深刻领会党中央带头、全党行动,有力有序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意义,总结提炼本单位本系统加强作风建设的成效和经验,通过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机制,不断开创作风建设新局面。
联系实际学。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国作协在聚焦主要学习内容基础上,紧密联系作协和文学工作作风建设新情况新特点,重温党组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定的一系列作风建设制度规定,进一步立起铁规矩、硬杠杠。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辐射各单位各部门班子成员、各基层党组织覆盖全体党员干部的方式,紧贴实际深钻细研,层层带动示范引领,努力把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学深学透,把中国作协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各项举措刻印在心,营造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的良好氛围,用高质量发展成果彰显学习教育成效。
坚持以“查有力度”为标尺,校准作风建设的发展方向
面对作风建设新常态和文学工作新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要保持一抓到底的韧劲,又要增强反躬自省的主动,以对标对表、从严从实的态度一体推进学查改。
紧密结合实际,抓细抓实。本次学习教育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在“实”字上下功夫,每项措施都要体现“实”的要求。中国作协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会议精神,在制定学习教育方案时,结合作协和文学工作实际,细化7个方面20项具体任务,明确施工表、路线图。开展查摆问题和集中整治,紧贴作风建设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梳理出52项具体表现,为深入对照自查“画像”参考,防止大而化之、流于形式。通过列出负面清单,敲响警钟,防微杜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铭记八小时内外的“禁入区”和“风险区”,确保更好地在制度规矩的约束下工作生活。
坚持深查细照,整改整治。突出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党组在读书班上指出“九个问一问”,对作风方面易发多发的风险点作出提醒,强调要经常揽镜自照,时刻对标对表,用纪律规矩检身正己。中央巡视和审计反馈意见后,中国作协逐条逐项分析梳理,从作风建设的根源上查原因、找不足,既抓面上问题整改,也抓背后深层次问题整改,将有关问题一并纳入学习教育,主动整改,紧前推进。党组以上率下,层层压实责任,把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精神立起来,把真查问题、查真问题的导向传下去,教育党员干部警醒而知畏、行差而知止,做弘扬正道、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文学工作者。
注重开门教育,问计于民。党组贯彻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学习教育中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上下结合,改进工作,共同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及时向基层党组织通报查摆问题和集中整治清单,定期更新进展情况,设置意见箱随时收集意见建议。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党组成员分别带队深入所属部门单位,面对面听取干部职工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学习教育的好建议好想法,各单位各部门广泛倾听干部职工心声,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注重调查研究,围绕新时代文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来到广大作家身边,察实情、谋良策、促发展,把基层“呼声”作为改进作风的“哨声”,变成服务群众的“掌声”。
2025年4月25日,中国作协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第二期专题读书班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坚持以“改有成效”为目标,推动作风建设的成果转化
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在成效转化,使之成为广大干部的内在自觉,成为建设发展的坚强保障,用好作风维护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将党的事业发扬光大。
坚持以好作风凝聚干事创业合力。行不逾矩,是工作生活的前提,也是干事创业的内在要求。中国作协党组始终以走好“第一方阵”的政治自觉加强作风建设,带头营造良好生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引导党员干部在纪律上管住手脚、在事业上放开手脚,同时着眼树立新时代文学新形象,改作风、树新风,不断涵养风清气正的文学生态。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党组出台加强新一届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密切联系服务广大作家和基层文学组织、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等一系列措施,把班子建设和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制定廉政风险清单,紧盯5个领域风险,梳理出22个方面50个风险点,严查作风问题隐患苗头。特别是针对领导干部参加文学活动,进一步织密制度笼子,强化刚性约束,引领新风正气。通过驰而不息强化作风和纪律约束,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更加充沛,文学的天空更加清朗,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坚持以好作风激发改革创新动力。建设文化强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国作协党组坚持把抓作风促转变与抓改革促发展结合起来,主动思考破局、积极创新求变,大力推进所属企事业单位改革,优化职能结构,激活发展引擎,努力改善传统文学出版经营效益。推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等一系列繁荣文学创作的工作举措,不断破除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加快融入现代传播格局,推动文学向其他文化领域衍生转化,以优质“母本”资源实现跨界融合,释放文学的生机和活力。坚持全国文学“一盘棋”,加强文学界资源统筹整合,加强重点主题创作规划组织,加强对基层作协联络、指导和帮建,鼓励发展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学,定期邀请作家“回家”,示范带动各地作协共建温馨和谐的“作家之家”。
坚持以好作风增强事业发展内力。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文学要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就要看党和人民需要什么样的文学。党组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把握新时代文学职能定位,让文学更好服务“国之大者”、服务人民群众。在党和国家重要时间节点推出重大主题创作,打造“清溪文学村庄”,探索文学赋能乡村振兴新经验。着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文化润疆”“文学援藏”“文润北疆”活动,支持边疆民族地区文学组织建设。持续加强中外文学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学世界影响力。打造“中国文学盛典”,奖掖佳作、礼赞时代、奉献人民。开展“人民阅卷”行动,构建读者参与的作品评价体系,从人民评判中校准文学发展方向。集中优质文学资源提升公共文学服务水平,借助互联网塑造文学新样态,营造全社会崇尚文学、热爱文学的氛围,通过文学养心志、育情操,凝聚人民奋进新征程的意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