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陈来:给冯友兰先生当助手琐忆

      10月28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先生新书《守望传统的价值:陈来二十年访谈录》发布会在清华大学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举行。

    2018-11-13

  • 谢冰莹漂泊上海记

      谢冰莹(1906-200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位女兵作家,早年与陈天华、成仿吾并誉(湖南)新化“三才子”。

    2018-11-13

  • 板桥论“烧书”

      人们一提到历史上烧书事,自然会想到秦始皇焚书坑儒。

    2018-11-12

  • 卡夫卡与茶疗

      1923年,卡夫卡寓居柏林,直面欧洲通货膨胀之冬,也是自己生命之冬。

    2018-11-12

  • 陈从周:多才多艺的性情中人

      原标题:他是个多才多艺的性情中人——写于陈从周百年诞辰之际 陈从周与其长女陈胜吾。

    2018-11-12

  • 金庸:错位的传奇与卑微者的召唤

      金庸走了,前半生惝恍流离,颠沛于市井之间,后半生恣意而为,笑傲在浮华尘嚣。

    2018-11-12

  • 钱红莉:夜读汪曾祺

      原本计划今年一定要将《容斋随笔》《世说新语》读下来……我古文言底子弱,是抱了学习一门外语的决心的,得需要非常安宁的心境去完成。

    2018-11-12

  • 李希凡晚年仍心系大运河

      几年前,我在通州区中仓街道工作,着手写《中仓》一书。

    2018-11-09

  • 我们的共同记忆,终将消散

      “金庸带走了一个时代。

    2018-11-09

  • 他为何让人如此怀恋

      中国现代文艺史上,有许多名家,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是其中十分特别的一位,如果少了他,中国现代文化的生态,将因此而大大失衡。

    2018-11-09

  • 丰姿绰约 赤子恺悌

      今年是丰子恺先生诞辰120周年,文艺界举办了不少纪念活动。

    2018-11-08

  • 沈从文的纯粹

      王欣在《张兆和研究述略》中写道:“除《与二哥书》所收张兆和的书信外,在《从文家书——从文兆和书信选》、《沈从文全集》、《沈从文家书》中也有书信散见,时间涵盖从1934 年到1979 年,以家信为主,大多写给沈从文,共48 封。

    2018-11-07

  • 老舍、茅盾、巴金……那些文坛巨匠的上海往事

      老舍:在《小说月报》发表成名作 1924年7月,老舍初次来到上海,稍作停留就从杨树浦码头乘轮船前往英国,担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2018-11-07

  • 毛尖悼金庸:就此别过

      2018年10月30日下午,金庸离世。

    2018-11-06

  • 马家辉:金庸作品浮想札记三则

      金庸的两种读法 原来整整三十年前,香港女作家黄碧云谈过金庸作品。

    2018-11-05

  • 施蛰存与《词学》杂志的出版困境

      1980年代,度过反右与文革劫难的施蛰存,迎来了其又一次艺术生命。

    2018-11-05

  • 顾农:关于李贺《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2018-11-05

  • 狄更斯的海世界

      2017年夏,旅居英国期间的一段小插曲,发生在诺福克郡诺里奇到大雅茅斯之间。

    2018-11-02

  • 傅璇琮先生与中国古典文学普及工作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学术大家和古籍整理出版专门机构——中华书局曾经的总编辑,傅璇琮先生在古典文学研究和古籍整理出版领域的学术成就和权威地位是举世公认的。

    2018-11-02

  • 金庸的“浙江情缘”:点点滴滴汇成故乡情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2018-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