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氏三兄弟:民族文艺史上的一段佳话
原标题:写就民族文艺史上的一段佳话 刘氏三兄弟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每个人都对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做出贡献,在中国文艺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王安石的眼光
原标题:这样的眼光,王安石有 对于诗词的优劣高下,古人也常有纷争和歧见。
-
“积习”:鲁迅的言说方式之一种
摘要:在鲁迅的众多表述中,“积习”一语反复出现,从自我反省到对这一反省的背叛, “积习”与“油滑”相类,构成了一种含混、悖反又捉摸不定的言说方式。
-
沈从文家书中的称谓
称呼妻子:从兆和到三三 倘若你看见一封信抬头称为“三姐”,自然,落款者不外某“妹妹”或“弟弟”,这里一封信的落款人却怪,是“二哥”。
-
解玺璋:沈从文与北京人艺
沈从文给焦菊隐、梅阡导演的《初看印象供参考》一信中谈有关《武则天》舞美服饰问题 1961年夏天,北京人艺决定排演郭沫若的另一部历史题材话剧《武则天》 。
-
许广平与萧军萧红二三事
鲁迅、许广平与周海婴 1934年春季萧军萧红离开哈尔滨前合影 2008年8月5日,在上海召开了“纪念许广平先生诞辰110周年暨《鲁迅全集》出版70周年纪念”大会,受周海婴和马新云老师的邀请,我们夫妇(注:萧军女儿、女婿)莅临大会。
-
郁达夫:“曾因酒醉鞭名马”
中国现代作家中,若论嗜酒者,郁达夫应该排得上号。
-
许渊冲笔下的译人译事
许渊冲先生善译,亦善著。
-
苏东坡的超越之路
这是北宋元丰二年(1079)至七年(1084)间的故事。
-
鲁迅在大钟楼上的卧室以及“紧急会议室”复原始末
1959年初,许广平在广东从化休养期间,曾应广东地方博物馆筹备处(负责筹备广州鲁迅纪念馆的工作)之邀到广州鲁迅纪念馆指导工作。
-
文学家冯梦龙的为官生涯
演讲人:王凌 演讲地点:福建省图书馆 演讲时间:2019年12月 感谢福建省图书馆和省社科联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在这里交流一下冯梦龙的为文为官为人。
-
蔡元培的生活、趣味与旧体诗
原标题:前清翰林的侧影:蔡元培的生活、趣味与旧体诗 蔡元培(1868-1940)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北大校长。
-
荣新江:也谈陈寅恪的“语文学”
《与妹书》 1923年8月出版的《学衡》第二十期,刊登陈寅恪《与妹书》(节录),全文如下: 我前见中国报纸告白,商务印书馆重印日本刻《大藏经》出售,其预约券价约四五百元。
-
朱光潜:如何炼成 “天才”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朱光潜 知道格律和模仿对于创造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天才和人力的关系了。
-
“杀穆时英的刽子手”——穆时英案补记
1940年6月28日,穆时英在上海市公共租界福州路被杀身亡,留下中国现代文坛世纪悬案。
-
李建军:论路遥与史铁生
他们,一个是大树,一棵从黄土高原上生长起来的大树;一个是凤凰,一只从轮椅上飞向云霄的凤凰。
-
从《陶渊明集》看他的思想与人生
一 陶渊明(365~427)有诗文集十卷,这个规模格局首先是由阳休之定下来的,阳编十卷本陶集虽然现已不存,但他那篇《陶集序录》却流传至今,从中可以得知陶集形成的早期过程: 余览陶潜之文,辞采虽未优,而往往有奇绝异语,放逸之志,栖托仍高。
-
傅雷的欧洲岁月
在二十世纪初留法中国学生中,傅雷的欧洲经历资料最丰富,最为人熟悉。
-
侯桂新:鲁迅与左联
1933年2月24日,鲁迅与杨杏佛(中)、李济之(左)合影 楔子 1926年11月7日,是一个星期天。
-
刘玉凯:再说顾随与鲁迅
五年前,为了参加顾随先生诗词学术讨论会,我写了一篇文章《顾随与鲁迅述评》,从题目看,我是以研究现代文学的学者身份参加会的,所以说说这个题目显得比较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