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怎么就成了日本的国民作家?
提到鲁迅,必然会提到革命文学。
-
出离“沉醉西风”之后:1920年的梁启超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与《清代学术概论》书影 一旦哲学成为了流行的主题,哲学家就要考虑自己在什么地方误入歧途了。
-
青年巴金的读书和写作
19岁的巴金离开四川成都,去南京和上海求学,不久之后他得了严重的肺病。
-
奚密:徐志摩和中国的浪漫主义
2017年5月, 哈佛大学东亚系讲座教授、著名汉学家王德威主编的《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在哈佛大学出版社推出,该书由美、亚、欧三大洲的一百多位学者历时五年编撰而成,叙述了从1635年至2066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全书由161篇短小精悍的文字所组成,别具一格,引人注目。
-
“第一流人物”范仲淹
桐庐范仲淹纪念馆内范仲淹塑像 纪念馆内,范仲淹的半身塑像,凝视着所有的来访者,“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朱熹的赞词成了醒目的匾额。
-
常与变:巴金国家观“变化”之考察
摘要:巴金的无政府主义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对国家的认同。
-
汪曾祺:与君安坐吃擂茶
《北京的秋花》版样、手稿和汪老的信 眼下,文坛大家汪曾祺3月5日百年诞辰纪念尚此起彼伏余热未平,转眼间5月16日汪老祭日又接踵而至。
-
汪曾祺:“好看的应该长远存在”
《百年曾祺》 梁由之 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 汪曾祺出生于1920年3月5日,适逢农历庚申年元宵,肖猴。
-
戴望舒:让灯守着我
《戴望舒传》 北塔 著 九州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 他让自己的心飞向故乡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是戴望舒名诗《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的四句。
-
潘静如:论晚清民国李商隐集句诗的隐微书写与褶皱
内容摘要:晚清民国时期诞生了大量的李商隐集句诗。
-
艾芜研究四十年:视野•方法•问题
引 言 作为笔耕不辍的跨代作家,艾芜近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融汇着独特的生命体验、深沉的人文关怀、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鲜明的时代精神。
-
陶渊明的孩子们
-
唐弢的旧体诗写作
唐弢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首先是作为散文家,尤其是杂文家而知名的,继而是作为现代文学史家闻名的。
-
汪曾祺说淮安——从一篇“触电”写作说起
汪曾祺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难得的多面手,这在新近出版的12卷本全集中表现得很充分。
-
鲁迅如何看待“后浪”
近日,B站制作的五四青年节特别视频《后浪》引发了热议。
-
追忆巴金:一个超越文学的作家
“我不喜欢巴金,为什么别人那么多人喜欢巴金呢?我们就要研究,要懂得那些读者,扩大自己的眼睛。
-
张隆溪:追忆马悦然先生
-
鲁迅论青年、青春
1 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
-
陈思和:张爱玲《金锁记》讲稿
-
西方人眼中的杜甫
杜甫像 纪录片中朗诵杜甫诗歌的伊恩·迈凯伦爵士 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董其昌书杜甫诗歌《醉歌行》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一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个问题可能会在读者心里引起不小的震颤,因为它不在常规的思考范围,很难简单地做出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