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怎样研究小说史?
原标题:小说史如何讲授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片论 1924年夏,鲁迅应国立西北大学之邀,赴西安讲学。
-
作为诗人,张继只存在一夜
原标题:作为诗人,他只存在一夜 如果没有被诗神的秋波击中,张继的《枫桥夜泊》就不可能在成千上万书写苏州的诗词里“霸屏”千年,世间也就会少了一个“一夜与千年”的传奇故事。
-
截面与回声——《茅盾研究年鉴(2016-2017)》读记
《茅盾研究年鉴(2016-2017)》赵思运、蔺春华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颇为坎坷。
-
鲁迅的胡须
鲁迅在杭州任教时,1909年摄。
-
纪念 | 史铁生诞辰69周年:离去只是永生的一个瞬间
《永远的史铁生》邢仪 绘 史铁生,生于1951年1月4日,北京人。
-
古代文学研究的“观念”“技术”和“路数”
《秋闺思》诗意图,自《唐诗选画本》 《画秦少游桃源忆故人词意》,自《宋词画谱》。
-
早年温庭筠:从有志青年到文场浪子
原标题:陈尚君:从有志青年到文场浪子——诗人温庭筠的早年经历 温庭筠无疑是晚唐重要的全能作者:他能古、今体诗,尤擅乐府,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他工骈文,风格绮丽,与段成式、李商隐齐名,称“三十六体”(一说为“三才子体”);他是词体的开拓者,史上有“花间鼻祖”之誉;他有志怪集《干馔子》,原书不存,《太平广记》引录甚多,今人有多种辑本。
-
茅盾致信周恩来:中国最初引进印度电影始末
原标题:中国最初引进印度电影始末——茅盾致周恩来函释读 总理: 十九日下午紫光阁酒会上,我和印度外交部秘书长皮莱闲谈时,皮莱询及我艺术团访印事,并谓明春印方将再派一艺术团来。
-
荀子与稷下诸子
学术界一般认为,荀子集先秦学术思想之大成,他的思想是先秦时期哲学思想发展的最高峰。
-
老舍爱戏
今年是老舍先生“双甲”之年。
-
“夫子自道”——汪曾祺的沈从文解读
摘要:汪曾祺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末,陆续写作了十余篇解读沈从文的文章。
-
穆旦的汉语及其历史意识
通过方法论的颠倒,形而上世界逐步被祛魅,现代文学发现了“风景”和“内面”,从而完成了对“人”和文学的改造。
-
纪念 | 郑伯奇逝世四十周年
原标题:郑伯奇逝世四十周年|他是创造社里最早提出联合鲁迅的人 2019年是著名剧作家、文艺理论家郑伯奇(1895年6月11日-1979年1月25日)逝世四十周年。
-
陈寅恪的前世今生
《陈寅恪家史》,张求会著,东方出版社2019年11月。
-
李白最早结识的唐代大诗人是孟浩然
《天生我材——李白传》 韩作荣著 作家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 李白最早结识的唐代大诗人,是孟浩然。
-
谁能和鲁迅把酒言欢?
冯雪峰一家和鲁迅一家的合影 画家石良作品《友谊(鲁迅与瞿秋白)》 鲁迅爱抽烟,人尽皆知。
-
今人对杜甫生平的几种误解
明代金琮书杜甫《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 资料图片 随着近几十年来唐代文学研究的日趋深入,特别是出土文献的日新月异,学界对唐人生平事迹的考证取得了不少突破,扭转了此前不少模糊或错误的认识。
-
现实主义:从柳青到陈忠实
1985年,陕西作协组织召开“陕西长篇小说创作促进会“。
-
陈忠实:将自己滚烫的手指按在时代的脉搏上
陈忠实(1942~2016),陕西西安人。
-
林琴南的伊索
林琴南书法 还在某家双语杂志做新闻的时候,一次,我与英语翻译聊天,说起林琴南,对方一脸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