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茶事见茶道
喝茶是鲁迅一生的嗜好之一,在他的日记和文章中,不乏“偷得浮生半日闲”、品茗会友的记录和描写。
-
欧阳予倩年谱、佚文辑和戏剧期刊选出版
今年是戏剧艺术大师欧阳予倩诞辰130周年。
-
欧阳予倩诞辰130周年|年谱、佚文辑和戏剧期刊选出版
今年是戏剧艺术大师欧阳予倩诞辰130周年。
关键词:  欧阳予倩诞辰130周年2019-12-17
-
骆一禾:那封来自1980年代的情书
骆一禾与妻子合影 亲爱的读者,你们将要看到的书信写于1980年代,作者是诗人骆一禾。
-
辛弃疾早年行迹之新诗证
南宋词人辛弃疾之早年行迹,除从学于刘瞻、随祖父北察燕山及参加耿京起兵三事外,其他概莫能详,研辛者莫不引以为憾!今缘于对陆游一诗的重新解读,遂使上述稼轩生平空白处得以填补。
-
傅雷如何翻译罗曼·罗兰和巴尔扎克
傅雷旧照 资料图片 傅雷译著书影 资料图片 位于上海的傅雷故居 资料图片 位于上海的傅雷图书馆 资料图片 江声浩荡的背后故事 2006年我在准备博士学位论文的时候,江枫先生打来电话问我选了什么题目,我说是关于傅雷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研究,就听电话那边江枫先生厚重而洪亮的声音道:“‘江声浩荡。
-
现代出版机制下沈从文早期的文学生产
一 在1933—1934年的京海派论争中,上海文人大多像苏汶一样,强调上海文人不容易找到副业,不仅教授没份,其他事情也不易找,为了生活更急迫地要钱,结果是多产。
-
老舍与康拉德
1923年,康拉德乘坐托斯卡尼亚号前往美国 “老舍通过创作一本小说,在新加坡写的《小坡的生日》,纠正白人笔下的他者的世界。
-
泰戈尔在北平过生日
泰戈尔 1924年,泰戈尔(前左一)与徐志摩(后左一)、林徽因(中左二)、庄士敦(后左四)等人在庄士敦住所合影 印度诗哲泰戈尔是第一个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也是中国读者心目中最具地位的外国文豪之一,他的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流萤集》深深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2019-12-12
-
李清照:优雅的反叛
“红袖添香”的焦虑 最近李清照“再嫁”问题又引起学人关注。
-
鲁迅、木刻与内山书店:内山嘉吉的中国情缘
日本人内山完造是鲁迅的生前挚友,曾长期在上海经营内山书店。
-
燕卜荪是谁?
《东鳞西爪集》,余斌著。
-
萧红作品与抗战文学
摘要:萧红的创作生涯内嵌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她的作品和抗战文学的关联是一种内在的关联,抗战对于萧红作品而言不是外在的偶然,而是内在的连续性地存在,是萧红作为一个作家一系列有意识的创作活动中决定性因素,“抗战文学”既是萧红作品的主题,也是理解萧红作品的方法,可以藉此整体地理解萧红全部作品——从《弃儿》到《马伯乐》。
-
陈寅恪家族的“兄弟纲”
“生而督其过,死而哀怜其贤,世有昆弟者之恒情邪?若余之于君,吁可恸已。
-
作为讲义的《苦闷的象征》
《苦闷的象征》 由鲁迅翻译的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曾作为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课程讲义,不断引发后世的追怀与阐释。
-
新大陆的旧文苑——重构文学革命的前史
内容提要:关于文学革命发生史,最有意识的建构者无疑是胡适。
-
《史记》何以“跨界”文学
历史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
陆文夫先生的苏北九年
陆文夫 上世纪60年代末,作家陆文夫先生曾经有过一段在苏北射阳县生活的经历,但这段经历在陆先生本人的若干著述中鲜有记录。
2019-12-07
-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第一次见面 忘了是谁陪他前来看我的,最有可能是骆一禾,也可能是西川,他们当时已是燕园有名气的诗人了。
-
清华人闻一多
2019年是闻一多诞辰120周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举办了《红烛——闻一多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