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欧阳予倩和广东戏剧研究所 ——写在《欧阳予倩戏剧期刊选及研究》出版之际

来源:文艺报 | 李歆  2020年03月09日07:51

欧阳予倩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从幼年戏曲启蒙阶段到1907年加入“春柳社”参与演出《黑奴吁天录》、正式跨入戏剧大门后,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一生,几乎都在不间断地为他所热爱的戏剧事业奋斗着,在剧本创作、戏剧表导演、电影编导、戏剧理论研究、戏剧改革、戏剧教育、戏剧运动诸方面硕果累累,对中国的戏剧电影、音乐舞蹈之发展贡献卓著。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阳予倩先后创办了南通伶工学社和广东戏剧研究所,而这正是中国话剧由青涩逐步走向成熟、中国传统戏曲在改良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国戏剧运动轰轰烈烈开展的重要时期。20年代初期的南通伶工学社是一所新型的戏曲学校,欧阳予倩本拟通过7年学制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的戏曲演员,对旧戏做一番改革,却囿于他因,开办仅3年就不得不离开南通。1928年11月,欧阳予倩应广东省政府陈铭枢之邀,赴粤考察,并在其大力支持下,筹备广东戏剧研究所的工作。至1929年2月16日,欧阳予倩主办的广东戏剧研究所宣告成立。广东戏剧研究所的宗旨是“本身为戏剧的研究机关,以创造适时代为民众的新剧为宗旨”。在欧阳予倩的率领下,研究所不但兴办教育、创建剧场,还举力编辑、出版了一系列专门的戏剧期刊,系统介绍了大量优秀的中外戏剧作品与理论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了10多次公演,后期又开设音乐学校、组成管弦乐队和第一剧团。综观其工作与成绩,值得一提的:

一是研究所创办的《戏剧研究》《戏剧》《戏剧周刊》等一系列专门性戏剧期刊,不仅刊登了欧阳予倩、胡春冰、马彦祥、顾仲彝等戏剧家的剧目创作、译作及改编作品,反映他们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活动,还刊登了大量优秀的中外剧目、戏剧理论、戏剧讲座、戏剧消息等。该期刊尤其集中反映了欧阳予倩的作品和艺术观,主持广东戏剧研究所这段时期是他的创作喷发期,写出了6个话剧剧本、两个戏曲剧本以及多篇高水平戏剧论述,他的重要自传《自我演戏以来》也在此时首次发表。

二是研究所附设的演剧学校,聘请洪深为校长,田汉为名誉校长。最初开设话剧班和歌剧班,后添设戏剧文学系,更名为戏剧学校,学校聘请唐槐秋、严工上、邵知归、马彦祥、厉庵樵、倪贻德、顾曼庄等京沪穗三地的戏剧家、教授为学生授课,且注重多种文化课程的修习,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在当时全国的同类学校中都可算名列前茅,称得上是一个规模完备的戏剧学校。1930年研究所又设管弦乐队和音乐学校,主要由马思聪和陈洪二人负责。在“新音乐”的建设上,即便是在当时经费有限、人才难觅的情形下,还能组建出全部由中国人组成的、重要乐器几乎样样不缺的一支西洋乐队,开创了当时中国人办专业管弦乐队风气之先河。

三是研究所组织的学生公演多达十几次,大约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就有一次,公演以话剧为主,也有戏曲,不少由欧阳予倩、唐槐秋、马彦祥等名家亲自创作、改编和导演。演出的剧目不仅有欧阳予倩的《屏风后》《国粹》《买卖》及戏曲《杨贵妃》等,也包括一大批国外剧作家的名剧,如小仲马的《茶花女》、歌德的《史维拉》、王尔德的《招认》、高尔斯华绥的《有家室的人》、契诃夫的《熊》、菊池宽的《父归》、前田河广一郎的《贼》、谷崎润一郎的《空与色》等,还将谢尔盖·特列季亚科夫的《怒吼吧,中国!》第一次正式搬上中国舞台。

四是研究所对粤剧改良和戏剧运动的引导与推动,一方面在报刊上介绍中外戏剧运动的进展情况,一方面也积极指导广东各学校剧团和其他剧社的话剧排演与戏剧运动开展。对于如何改良粤剧和用粤语演话剧,欧阳予倩一到广州就做了一番深入调研与探讨,并付诸实践。在广东戏剧研究所的指引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广东青年对话剧投以兴趣和热爱,一时间新剧社如雨后春笋般在广州市和多所学校纷纷成立,如“蓝白剧社”、“前锋剧社”、“广州女师剧社”、培正中学“四二六”剧社等。

由于时局动荡,广东戏剧研究所的发展经历也并非一帆风顺,短短3年就经历了两次停办与恢复,至1931年11月,随着广东戏剧研究所所址被省政府收回,这个曾在岭南粤地艰苦维持了3年之久的戏剧机构遂告终结。但3年时间里研究所造就了一大批专业艺术人才,如钟启南、陈酉名、卢敦、何厌、李丽莲、高伟兰等,为广东话剧发展和戏剧改革打开新的局面,输送了新鲜血液,与同时期的南国社、辛酉剧社、戏剧协社等互为声援,成为活跃在岭粤地区的一支生力军,为当时沉寂的广州文艺界注入了新鲜的气息,促进并带动学校剧运的蓬勃开展,使得广州地区的话剧进入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时期。

由于广东戏剧研究所经费由广东省政府拨款支持而染上了“官办”的色彩,再加上种种复杂因素,长期以来,广东戏剧研究所取得的诸多成就很少得到应有的开掘。笔者从事戏剧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数年,在得知欧阳予倩与田汉不仅是戏剧事业上的好战友,更有姻亲关系之后,便着手努力填补上欧阳予倩研究这一领域内的空白。历经数载寒暑,遍访京沪穗三地多家图书馆、资料馆,整理、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调研后,笔者终于在欧阳予倩先生诞辰130周年及他所支持创办的《戏剧》系列期刊创刊90周年之际,完成了一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为一体的《欧阳予倩戏剧期刊选及研究》。全书共5卷,由朝华出版社出版。书中的研究部分对广东戏剧研究所创办的起源、经历、主要成绩、创作与演出之路等进行了深入的考证与研究;文献部分则收录了1929-1931年间欧阳予倩在广东戏剧研究所时期所主办的戏剧专刊,其中《广州民国日报》副刊的《戏剧研究》及《戏剧周刊》约100期,系新中国成立后首度面世,极具史料价值。

广东戏剧研究所是欧阳予倩一生戏剧理论提炼、总结和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时期,希望该书的出版对学界深入展开欧阳予倩研究、开创研究新格局有所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