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功先生的教书育人之风
“夫子循循善诱人”是启功先生怀念老校长陈垣先生一篇文章的题目,以此称赞老校长如何“循循善诱”地教导后学的精神和事迹。
关键词:  启功2022-05-05
-
陈忠实如何写下《白鹿原》?
原标题:陈忠实如何写下《白鹿原》:从“耕读传家”门楼开始 2022年是《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诞辰8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了纪念陈忠实诞辰80周年系列活动。
-
罗素在北京的生活与思想
原标题:“中国问题”的缘起、实质与心理根源:罗素在北京的生活与思想 罗素访华是为人熟知的历史事件。
关键词:  罗素2022-04-28
-
“古板和梗顽”的鲁迅守望者
王得后著、钱理群编选并评点:《鲁迅研究笔记》,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 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对得后兄的鲁迅研究进行一次认真的学术讨论的计划,也很想编选他的研究论著,以作历史的总结。
-
夏承焘:一蓑烟雨任平生
原标题: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1964年,我考上杭州大学研究生,在夏承焘先生门下学习宋词。
-
陶渊明开独酌之风
齐梁时代的文化大师沈约撰有《七贤论》,略谓“竹林七贤”乃是一个以嵇康(字叔夜,224—263)、阮籍(字嗣宗,210—263)为中心,其余五人为参加者的喝酒避世的集团。
关键词:  陶渊明2022-04-27
-
江州贬官与白居易的人生转变
一 元和十年(815)岁暮,身在江州 司马任上的诗人白居易(772-846) 给他 的 好友元稹(779-831)写了一封四千字的长信,后来题作《与元九书》,收入《白居易集》卷四十五。
关键词:  白居易2022-04-26
-
钱锺书读书品味塑成里的童年影响
如钱锺书(1910-1998)这样禀赋高明、博览强记的人,读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幼年因兴趣指引的自由探索本身仍有塑造性格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钱锺书2022-04-26
-
鲁迅为什么说“不爱江南”?
1935年9月1日在写给萧军的私人信件中,鲁迅向他透露了自己的一个偏爱,即在谈及对江南的认识和感受时,他明确表示:“我不爱江南。
关键词:  鲁迅研究2022-04-25
-
丁玲的“创伤书写”(1936—1941年)
原标题:“失贞”以后怎样——论丁玲的“创伤书写”(1936—1941年) 1933年《生活画报》第廿七号报道丁玲被捕消息时所刊的照片,下书“最近失踪之女作家丁玲女士” 1933年5月,丁玲遭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并被押解到南京。
关键词:  丁玲2022-04-24
-
“还她真实的评价”——柯灵书信中的张爱玲
“张爱玲登上文坛虽然一帆风顺,不到二十五岁就已走红四十年代十里洋场,但当时赏识她的才华的几位资深编辑也不能不提,那就是主持《紫罗兰》的周瘦鹃、主持《万象》的柯灵和主持《古今》的周黎庵。
-
荀子不那么浪漫,更求真务实
作家王蒙的新书《治国平天下——王蒙读荀子》,日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国学大师黄侃的读书法
读书是一件雅事,也是一件平常事,在好书之人那里,读书与穿衣吃饭等同,皆是人生不可或缺之务。
关键词:  黄侃2022-04-22
-
从李大钊的工资条说开去
1918年1月,李大钊经章士钊举荐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一职。
-
博物馆内外:孙郁和他的鲁迅研究
一 读孙郁先生的文字,读者会情不自禁地在脑海里拟画他的面貌:什么样的作者,才能写得如此汪洋恣肆,激越飞扬。
-
从“五四”到“后五四” ——朱自清的“诗”与“思”
一 对于在“五四”大潮的历史操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而言,“后五四”的到来兼具引力与张力,生境与困境,诱惑与挑战。
-
聊验天心语默间——张载诗歌的易学底色
张载之学,以《易》为宗,非独其思想可称为易学哲学,其流传于世的几十首诗作中也不乏浓厚的易学色彩——易学也是张载诗歌创作的重要“底色”。
-
浩然:岁月尘封不了他的名字
浩然 作者(左)与浩然在河北三河农村 今年3月25日,是著名作家浩然诞辰90周年的纪念日。
-
一九四五:傅雷杂文创作的生成、选择与去向
笔者近日在翻阅《前线日报》(上海临时版)时,发现一篇署名傅雷的杂文《热锅上的蚂蚁》刊登在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日《前线日报》(上海临时版)的第二版《晨风》副刊上。
关键词:  傅雷2022-04-14
-
陈平原&夏晓虹:今生有幸 会心处自不在远
陈平原、夏晓虹教授夫妇的客厅,不只四壁皆书,而是目光所及处皆是排列整齐的书。
202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