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苗》:书籍是文明的漂流瓶
王苗的长篇小说《书苗》以乾隆殿本《诗经》的影刻版为锚点,编织出一张跨越时空的网,串联起几代人与书共生的命运。
2025-05-29
-
小说集《午夜书》:对心灵世界的探索
云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胡性能的中短篇小说集《午夜书》很适合从地域特色去解读,但在我看来,地域只是小说家表达情感与思想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探索。
2025-05-29
-
随笔集《我的1980》:感悟那个年代的光
学人随笔集《我的1980》的四个单元:回忆先生、蒙学记事、初为人师、学人随笔,贯穿着一个隐晦而敞亮的主题:立人。
2025-05-29
-
“我们只是路过万物,像一阵风吹过”
第一遍读蒋韵的长篇小说《在山那边》,是在《收获》杂志长篇小说2024年夏卷上。
2025-05-28
-
时间的玫瑰:是否更懂得盛开与凋零?
《玫瑰之宴》(《收获》2025年第3期)是孙频在2025年继《地下的森林》、《绿色的骨头》之后又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
2025-05-27
-
《穆旦传:新生的野力》:诗人传记写法的纵深尝试
1 诗史互证:诗歌与生平的深度对话 邹汉明在传记中有机地将穆旦的生平与诗歌创作交融在一起对照论述,实现了“诗史互证”的精准分析。
2025-05-27
-
张晓琴:青年写作的方法论
本期《青年文学》所刊十余篇小说的作者大都就读于创意写作专业,是当下最年轻的一批科班写作者。
2025-05-27
-
他在字间种星辰——评张庆良《值得被看见》
张校嘱我为他即将结集的书写几句。
2025-05-27
-
暗藏玄机的叙述——读姚宏越《神狗》
这是一篇看似不动声色的小说,未承想却是一路暗藏玄机。
2025-05-27
-
罪案与命运的阴差阳错——关于《拳头打在棉花上》
阅读赵晖中篇小说《拳头打在棉花上》(载《收获》2025年第3期),油然而生的,便是对罪案与命运阴差阳错的无限感慨。
2025-05-26
-
以凡人传记为时代画像——曹多勇《凡人》评析
我们都是普通人,正在经历时代巨变,文学能够说出更高的存在,普通人得以在历史的角落里留下个人的痕迹,尽管微弱,但依旧是一种敞开和嵌入。
2025-05-26
-
在理性与情感之间——姜肖文学批评印象
姜肖是个颇具性灵又理性缜密的青年学者,她读书的时候,我就半真半假地建议她应该再去攻读一个哲学博士。
2025-05-26
-
上海最后的拉丁舞——王安忆《儿女风云录》
舞者,巫也。
2025-05-26
-
朱永新先生的阅读观
一 应朱永新教授之邀从事阅读研究与推广工作,转瞬已十五年。
2025-05-26
-
《大地上的村庄》:寻找我们的故乡密码
你是否也做过这样的梦? 梦里有一盏煤油灯在土墙上摇曳,石磨转动声混着麦子香,田埂间的褶皱里藏着祖辈的脚印……可醒来时,只看见被高楼切割成碎片的天空,和手机里永远刷不完的繁杂信息。
2025-05-26
-
《鼻腚诗社》:“不能漏”的宇宙
一 《鼻腚诗社》是一个关于马桶和宇宙都“不能漏”的故事。
2025-05-26
-
文学:径自走去
简洁的语言 文学作品大把使用语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025-05-26
-
“减速”的乡土——评刘亮程《长命》
和《本巴》相似,刘亮程在《长命》里“发明”了一种新的游戏——追钟声。
2025-05-26
-
“风在风中”——龚刚诗歌小论
一位学者?一个诗人?一位时间的旅行者?一个捕风听雨追光的人?一位啤酒爱好者?似乎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诗人龚刚,那么,不如读其诗。
2025-05-26
-
青年作家的文学世界及其展开——以三三为例
三三是目前国内非常活跃也极具潜力的“90后”作家。
202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