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台风来袭,命途扭转

      海飞最新作品《台风》是“迷雾海”罪案悬疑系列小说的开篇。

    2024-12-17

  • 《她·们》:以女性的诗意与温润共情“她们”

      张映姝的诗集《她·们》由100首诗作所构成,它由女性诗人所书写,书写的对象全是女性,其中贯穿着与书写对象心音共振的女性情感,是名副其实的女性诗歌。

    2024-12-17

  • “笔耕组”的批评精神

      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之下,回望1980年代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笔耕组”文学批评活动,萃取其文化批评精神,对促进新时代评论事业的发展具有启迪意义。

    2024-12-16

  • 朱辉《万川归》:心河归处寻生命

      朱辉的长篇小说《万川归》巧妙运用多线叙事手法,深情而细腻地描绘了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的人生轨迹,追踪主人公的个人命运在时代风云变幻中的波折起伏。

    2024-12-16

  • 呼唤“古老”文化,承托起中国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藉由祖祖辈辈生存的联结与千百年文化的传承,中国,成就了我们共同的认同与信仰。

    2024-12-15

  • 《天路·慕生忠》:雪域高原上的筑路者

      2024年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长篇纪实性文学著作《天路·慕生忠》应时出版,以纪实手法深情记叙了慕生忠将军带领大家在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不畏艰险修筑青藏公路,勘察青藏铁路沿线,建设格尔木的奋斗事迹。

    2024-12-15

  • 《春天短暂而漫长》:一曲创业女性的赞歌

      深圳作家陈彻的长篇小说《春天短暂而漫长》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年轻创业者们的深圳故事,生动展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核。

    2024-12-15

  • 《海与土》:小说是生命经验的重建

      人的记忆往往是潜在的,对于有些人来说,时间久了,记忆便淡忘了,但对于有些人尤其是作家来说,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只要自己有所准备,似乎随时可以激活并迎接记忆。

    2024-12-15

  • 《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陈春成的中篇小说《秋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追寻、记忆与和解的故事。

    2024-12-15

  • 《彼此》:尘埃里有一大片土地

      《彼此》的独特价值,就在哲贵自己所言,“我开始有意识地构建信河街文学世界,开始关注和思考脚下的那片土地,尝试了解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

    2024-12-15

  • 《火烧弹涂》:海岛长满生命的可能

      在钢筋洪流的冲突中,在经济大危机下,遭受生活变故的人们究竟该何去何从?李师江的《火烧弹涂》正好诠释了这个问题。

    2024-12-15

  • 余风《从0到5000米》:天梯登攀者之歌

      海拔,是垂直的高度,也是两点的间距。

    2024-12-15

  • 骆寒超《心灵的牧歌》:驶向诗歌的草原蹊径

      骆寒超教授新近出版的诗集《心灵的牧歌》,涵盖了其从1954年至2024年整整七十年的诗作精选,是一个诗人怎样“做减法”的过程。

    2024-12-15

  • 王安忆《儿女风云录》:人间浮沉录

      近期,作家王安忆的新作《儿女风云录》出版,以其紧凑情节、各色人物和老练的笔法,串连起“老法师”跌宕起伏的一生和那个纷繁复杂的年代。

    2024-12-15

  • 《珠市口1938》:谍战之趣味,历史之温度

      简单地说,邱振刚的长篇小说《珠市口1938》讲述了一个1938抗战年代的谍战故事:一项艰难的地下任务,一张真伪难辨的新闻照片,一次波澜起伏的秘密行动,几派有团结有斗争的力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容易发现小说在谍战主线上的外延:知识青年的成长、城市人文地理的还原、家国情怀与信仰等主题同时充盈在小说内外,使之成为一部兼具叙事趣味和历史厚度的佳作。

    2024-12-14

  • 残雪《出生地》:梦境与幻想的游弋

      阿里斯托芬在《会饮篇》里提到,在远古的神话世界,每一个个体都是由两个人构成的完整球形身体,众神害怕完整的人类力量过于强大,因此将我们一劈两半,从此世上就只有残缺的男人和女人。

    2024-12-14

  • 杨晓升《枪手》:文学之歌依然嘹亮

      “文贵啊,你别再吭哧吭哧苦哈哈写什么破小说了,所谓的小说呀纯文学什么的,能挣几个钱?我劝你还是尽早扔掉吧,千万别浪费时间、糟蹋生命了!”这是杨晓升中篇小说新作《枪手》(原载于《芙蓉》杂志2024年第6期)的开篇。

    2024-12-13

  • 唐诗人:物质、“物叙事”与城市文学

      引 语 谈论城市,不能不说及城市的物。

    2024-12-13

  • “融合文学”、伤痕记忆与代际危机

      在当下,围绕“新东北文学”和“东北文艺复兴”(也包括“新南方写作”或“新南方文学”)等概念的讨论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一种危险,即如果陷入一种过于文学史化—学科化的话语权之争中,将极大地削弱或抵消这些概念所内蕴的能动性与把握现实的潜能。

    2024-12-13

  • 孙郁《鲁迅与国学》: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巨人,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