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铁钢:时代表现与乡土再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表现“三农”题材、主题的作品数量激增,异彩纷呈,佳作频出。
2024-12-25
-
胡学文:路径与文学形象
作为一名写作者,我很期待和大家就关注、关心的文学议题展开交流。
2024-12-25
-
纸墨常雅,理念常新
12月2日,2024年“最美的书”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国8个省市21家出版单位的25种图书荣获本年度“最美的书”称号,其中包括作家出版社的《在 或不在》一书。
2024-12-25
-
《黄渤海记》:“他们知道大海的力量”
“海渐行渐远”,大概是王月鹏新作《黄渤海记》的中心句,也是贯穿全书并辐射到字里行间的情感线。
2024-12-25
-
杨立秋《桃花灯》:人到中年的情感波澜
继长篇小说《漫长的夜晚》后,杨立秋推出了最新长篇《桃花灯》。
2024-12-25
-
朱宏《梧桐雨》: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以小切口观照大主题
云涛翻卷,澎湃似海;群山逶迤,绵延向远;梧桐叶落,扑簌如雨……在这般苍茫雄浑、宏阔辽远的背景下,那昂然吹起嘹亮冲锋号角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的身影尤显英勇豪迈、气魄非凡。
2024-12-25
-
轻柔的碎光——读李雨桑《赤脚的少女》
李雨桑的诗集名为《赤脚的少女》,同题诗作收录于诗集的第一篇。
2024-12-25
-
人类、诗歌和科学终将继续并肩而行
因为诗歌,人类最古老的一门技艺,我们又相聚在成都,这当然是诗歌本身具有超乎寻常的、从未衰减的魅力。
2024-12-25
-
如何写好大时代中的“人”
有位汉学家曾质疑中国作家为何热衷于讲故事,认为这与现代西方文学趋势相悖。
2024-12-25
-
丝路上的情与义——高建群《中亚往事》
高建群以宏大、复杂而精巧的叙事结构,在长篇小说新作《中亚往事》中,为读者呈现出了一幅中亚地区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2024-12-25
-
2024“最美的书”:“素以为绚”是为美
12月2日,2024年“最美的书”评选结果在上海揭晓,《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阿猩》《在 或不在》等来自全国8个省市21家出版单位的25种图书荣膺本年度“最美的书”称号,并将代表中国参加2025年莱比锡书展“世界最美的书”角逐。
2024-12-25
-
文学是织锦 细节是纹路
一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往往与细节的营造和精心打磨密不可分。
2024-12-25
-
环境细节是打开优秀作品的密码
文学创作中的环境描写关联着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主题建构等,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内涵,是打开优秀作品的一个重要密码。
2024-12-25
-
吴莹:伊甸园的秩序
穆萨的《荒野》可以看成一个现代的伊甸园神话。
2024-12-24
-
镜子无处不在——读杜峤小说《破镜记》
古今文学作品中,直接以“记”命名的篇章不在少数,如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苏童曾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黄雀记》。
2024-12-24
-
想象藏地的方法——文化人类学与《尘埃落定》 本事问题
一 阿来为什么写《尘埃落定》 许多年前,笔者第一次读到彼时尚不知名的青年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其开篇文字明净 、悦耳,有着金玉般响亮的质感,使人经久不忘: 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
2024-12-24
-
代际、伦理与“生命的路”
内容提要 以启蒙和革命主题解读《故乡》,或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凸现乡土精神的历史构造与叙事者自我反思的面向。
2024-12-24
-
《山道弯弯》:在诗意中定格,在磨难中铄石流金
谭谈的中篇小说《山道弯弯》自1981年第一期《芙蓉》杂志发表后,《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分别转载,接着获得“全国1981—1982年优秀中篇小说奖”。
2024-12-24
-
沈杏培:“头部写作”与王蒙革命浪漫主义的起源问题
王蒙曾借用作家林斤澜所说的“红烧鱼”的比方,把自己写于20世纪70年代新疆时期的《这边风景》称作他的写作的“中段”,后来批评家便开始援引“中段写作”指称王蒙50年代后期到新疆时期的写作。
2024-12-22
-
作为可读性文本的老藤小说
摘要:作品的可读性由自身品质同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所形成,是其政治与美学功能实现的基础,在当代媒介融合的语境中变得尤为重要。
202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