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为大众而作——赵康琪诗集《倾听江河》读后
读赵康琪诗集《倾听江河》,首先读到的是他的大爱之心。
2025-05-11
-
文学课,以及“围炉夜话”
《文学仍然在场》《只为内心写作》张英 著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文学仍然在场》《只为内心写作》是上下两册对谈录,是非虚构写作者张英和当代作家们深入对话的成果,有近五十万字。
2025-05-10
-
山城别传,乌金史记——曹海英长篇报告文学《乌金时代》读后
有句话说,每一个老人,都是一座纪念馆;每一个老人的去世,都是一座纪念馆的倒塌。
2025-05-09
-
《书信》(第三辑):埋藏在书简中的珍贵记忆
《书信》第三辑终于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我们得以再次透过一封封承载着历史丰富信息的书简,触摸前人超越时空的情感与智慧。
2025-05-09
-
《低头思故乡》:故乡是情感的修理厂
童年故乡是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母题。
2025-05-09
-
黄丹丹《花窗》:关于剽窃与原创的讨论
翻开黄丹丹的小说《花窗》,随着一字一句在眼前铺陈开来,一幅集历史、艺术与人性于一体的宏大画卷在我面前缓缓展开,让我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心中感触万千。
2025-05-09
-
吴克敬《周原纪》:一曲民族记忆与文化寻根的雅乐
《周原纪》是作家吴克敬“周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2025-05-09
-
郑小驴《南方巴赫》:南方文学的青春书写与创作实验
郑小驴的中短篇小说集《南方巴赫》包括9个中篇。
2025-05-09
-
余退:在辽阔大海上造一个诗梦
“成群海鸥浮在洋面上/像出水的白塔,我知道我/和它们一样是通灵的”。
2025-05-09
-
从“小说家”到“批评家”的余华
阅读余华的意义就在于,他告诉我们“活着的力量不是进攻而是忍受”。
2025-05-09
-
重读《白鹿原》:历史褶皱里的人性叩问
陈忠实的《白鹿原》自问世以来,便以其宏大的叙事架构与深刻的人性挖掘,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025-05-09
-
《奇葩奇葩处处哀》:岁月深处的生命交响
《奇葩奇葩处处哀》是王蒙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电视剧《我的半生》的原著小说。
2025-05-09
-
《超低空飞行:同时代人的写作》:文字长河中的心灵交汇
文学创作宛如一场孤独的苦旅,作家们在各自的精神世界里踽踽独行,用文字构筑起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2025-05-09
-
【聚焦】鲁院学员进行《人民文学》作品品读会
2025年五一节前夕,鲁迅文学院第47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的二十五位作家朋友来到《人民文学》杂志社,围绕汤成难《江水苍苍》(2025年第1期)、骆平《这世间所有的飞禽走兽》(2025年第3期)、金晖《先生》(2025年第3期)三个作品展开深入细致的剖析解读。
2025-05-08
-
古典文学的一次创新表达——谭凤嬛彩绘《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我所喜欢的一本书。
2025-05-08
-
一次深情的回顾——谈“新青年丛书”再版
今年是《新青年》杂志创刊110周年暨“新青年丛书”诞生105周年。
2025-05-08
-
《丹青记》:点亮古典的气息
阿占的中篇小说《丹青记》,展现传统文化的丹青之脉,抒写艺术传承与现实抉择的群像故事。
2025-05-08
-
散文《远去的渔火》: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任林举的散文《远去的渔火》从漓江山水写起,追溯渔人与鸬鹚相依为命的生存史,以旁观者的姿态与诗人的悲悯情怀,叩问着渔火文明消逝与重生的命题。
2025-05-08
-
贾梦玮散文的历史意识与精神格局
在当代散文创作的版图中,贾梦玮以其《红颜》《南都》《往日情感》三部散文集构筑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2025-05-08
-
《一日顶流》:讲述新大众文艺时代的“顶流”生活故事
当前新大众文艺蓬勃发展,关于新大众文艺的理论阐释和现象分析也方兴未艾,但是将新大众文艺的主体及其生存状态作为观察思考对象,并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在文本之中的,石一枫长篇小说新作《一日顶流》似乎是非常特殊的一部。
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