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停一停,听听看——评班宇《清水心跳》
来源:收获(微信公众号) | 施展  2025年04月07日09:41

班宇是当下最受关注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因“东北文艺复兴”和影视作品改编而广受瞩目。中篇新作《清水心跳》是一篇关于感觉、记忆与假植物的小说,他持续讲述东北世界的故事,探寻记忆迷宫的碎片,人物关系复杂,叙事线索绵密。在充满电影风格的对话和设计下,甚至延展出推理小说的悬疑氛围。一段台词、一场选角、一次邂逅所统摄的命运因缘,宛如一株假植物提供的生长幻觉,让虚构与现实彼此不分,令真相与假象互为表里,引人好奇它究竟会蔓延出怎样“动听”的故事?

故事中,“我”以作家身份担任业余编剧,剧本背景是八十年代的北京,主角李小天幼年丧母,唯一亲人是印刷厂职工父亲李东方;小天接连两次高考失利,唯独对学习英语如痴如醉。但这个古怪的故事并不被导演看好,导致小说进度边想边写,剧组拍摄且进且停,而现实的走向和命运的转折,竟一如“我”编出的故事一样,迎来了始料未及的变化。

恰逢此时,在男演员涂涂介绍下,“我”结识了慕名而来的女演员赵晓初,两人觥筹交错间大叙东北同乡之谊,从后半夜的艺术谈到前半生的人生,当暧昧关系朝向艳遇演进时,她回想少女时险遇性侵以致家庭破碎的喃喃自语,不料勾连出小说内外的真实旧事。绕过酒桌、人群和繁茂的盆栽植物,岁月的阴影隐隐浮现。在我似真似伪的小说中,在她若断若续的回忆里,故事如何说下去的难题,堪比假植物之于时间的尖锐考验。

次日醒来,“我”一口气为小说收尾:李东方因卷入心仪女同事的工厂事故,误伤人命而歉疚至死,举目无亲的李小天无奈被亲戚接回老家,最后仅剩一位女同学坚持为他写信……然而,随着“我”意识到文字愈发脱缰的时刻,前尘往事早已扑面袭来。关于往昔岁月的印象历历在目,记忆却纷乱如飞驰在时光隧道两旁幽微闪烁的植物,涣散紊乱,如梦似幻。据此,班宇采取倒叙、循环和穿插的叙事,不断消融现实的真假界限,混淆记忆与虚构的关系,正是意在引导观者从当下重新回顾自我和他人的历史,召唤我们逐步关注人与事的秘密,叩问真实的意义何在,更为之写下你我需无数次承担时间考验的生命寓言。

于是,我们来到小说的关键。眼见“我”驱车来到晓初家中,两人从东拉西扯到正襟危坐:“这是你和我的事儿了”。这一无声胜有声的时刻里,虚构角色李小天的真实身份和命运终于水落石出:原来,当年赵晓初误认强奸者的少年,竟是“我”的表哥(即“我”虚构的李小天)。现实中,自幼无父的他由寡母一人苦心抚养,母亲临终的抱病离世致使他精神崩溃。彼时,初入工厂的他大概不乏懵懂生活的勇气,但不见得真有做坏事的念头。令人惋惜的是,他的惨痛经历、怪异行径和错位人生,好似一株无辜却突兀的植物,在少女和其父的误打误撞之下,毁于风雨而终归湮灭。

耐人寻味的是,纵览故事全篇,我们依然无从得知“李小天”(“我”表哥)的真名实姓。两人回忆中轮番提及的他,仍是那位置身虚构的角色,他的面目如此模糊,生命卑微平凡如野花野草。然其一生遭遇的坎坷不幸与阴差阳错,却浑似一株似真还假的植物,该构思明显呼应于“李小天”现实中以“植物人”身份离世的结局。这让人不禁赞叹于班宇微物喻人、移花接木的写作本领,但作者借此故事阐发的深意,恰在于经由时过境迁的差异性视角,考辨植物的“物”之真假,叩问人类的“情”之所在。隔着模糊的距离凝望消逝的往事,那些以为恍惚度过的时光,其实你我未必真的明白。或许,寻着记忆纵深的叶脉往回看,向后发掘隐没多年的真相,才能知晓当年的“响指时刻”(或“蝴蝶效应”)对未来造成的巨大变化。

于是,虽说人们当年无暇留意假戏真做的种种代价,但如今必须承担弄假成真的全部后果——“我”和赵晓初及其各自家庭,尽数受到这场意外的剧烈波及。“李小天”之死,无形间悄然改写了两人的命运轨迹。正如生活的有序节奏一旦被打破,生命便会不可逆地陷入失调状态。多年以后,两人因文字、事业和命运的牵引而产生交集,但谁人都不曾想过《英语900句》的教材例句,竟会成为两人暗通款曲的对话密码。在此细节处,班宇似是反讽了当代社会喧嚣表象下的孤独本质。尽管众人无不追逐科技、声音与影像的媒介欲望,但无论是怀才不遇的导演,还是力争上游的演员,乃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段过往,都在等候并寻找着它唯一的知音。

出入千头万绪的回忆,徘徊虚构真实之间,小说历经的实际时间不过是从昨晚到今夜,但给人过完一生一世的感慨。过去恍若是一场梦,我们再一次从漫长的季节中醒来,目之所及的却是情感的废墟、心灵的荒原。那些“快乐的日子”“全部的好日子,过去了,回来了,又过去了。”一切仿佛尘埃落定,一切仿佛卷土重来。那些追悔莫及的时刻,记忆的幽灵何曾远去?无数个无眠的夜晚,触碰不堪回首的往日,人果真能“往前看,别回头”吗?

循着《清水心跳》的结尾往回看,小说中格外重要的两个意象,值得有心人深思。一为“我”背诵表哥赠书的选段,源自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全书讲述了人、时间与苦难相交织的历程,以及它们如何相互见证彼此的力量;二是班宇在小说创作谈里提及的音乐,萨克斯手井上淑彦所作的日爵名曲《East Plants》,它的旋律让人思索时光与情感的接续起落。从历史的回眸到感情的回旋,班宇以文学和音乐的美学,呈现出生命的力量和时间的轮回。

从这个角度看,班宇故事的思想重心不仅在于辨认真和假的分别,而是如何引发“情”与“物”的对话:小说标题《清水心跳》源出瑞典球星弗雷德里克·永贝里(Fredrik Ljungberg)加盟的日本“清水心跳”(Shimizu S-Pulse)足球俱乐部,班宇借由“我”赋予它如是解读:“清水心跳,真是个好名字,清水也有心跳,扑通扑通,满怀希望,有了心跳就会有记忆。”这是自然和生命的节拍,也是记忆跃动的灵魂所在。“记忆存于清水之间,明澈至极,轻轻荡漾,像清晨的石头,像大地的呼吸,一眼就望得见。”不管真假对错,人总要面对处理循环往复的记忆,无论坦然接受或释然于怀。为此,故事中段,班宇再次发挥主人公行使创作位置的自觉,于想象世界里补写了李小天的故事结尾,那是(“我”虚构的)女生写给李小天最后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在深深的海底,冻结

湍流和风暴,短星星

五与六颗,排成夜晚的竖线

滑过环形山。有人举着伞悄悄走来,探望失眠的

众多植物。光和我睡着了

春日,在深深的海底。

曾几何时,当年那人那些事,既是“我”小说虚构的根源,也是众人命运变动的起点。于此,班宇以“她”关于记忆的记忆与“我”改写历史的历史,印证了生命与时间相互对弈的双重角力。

从小说看到诗歌,从记忆回到眼前,他与她不约而同地停止了诉说,小说的讲述默然化作泪水、心跳与独白,二人仿佛一瞬间穿越数十年的黑夜而紧紧相拥。一次次旋律起伏的静止恍惚里,两人的发肤厮磨感知彼此的温度,从深深的海底领悟春天的讯息——“作为长久的旅伴,只要她愿意,我还可以陪着,就这么走下去。就这么写下去。”

班宇以往小说多有“往前看”的“越冬精神”,风格决然凛冽,但《清水心跳》予人以动人的旋律与澄明的遐想,娓娓道出“停一停,听听看”温情和余韵,点化出人需要“回头看”并与过往和解的可能,呈现出另一重隐秘的关怀向度。正如韩炳哲《时间的香气:驻留的艺术》剖析时间危机的问题所示:“讲述的终结,或故事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时间上的空白。它有可能开启一种无关神学和目的论的、散发自己独特香气的生命时间。”

时间曾经改变一切,时间也能重塑一切。正如作为隐喻的假植物,亦有抵抗时光、生命流逝的省思。人生的夜晚尚未结束,美妙的音乐未尝停止。动听的故事之外,你我能否在长久的缄默中重新唤起相信的勇气?这是作者赠予读者的选择。从《逍遥游》的相忘江湖,到《清水心跳》的相濡以沫,班宇故事中的“子一辈”终以感觉的复苏,跨越历史的阴影,从对峙走向相守,一如东北大地的冬去春来。

季节轮换,千回百转,班宇小说再度于沉思和创造中生长出新的进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