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对话编剧梁振华:现实题材市场价值正在回潮
分享到: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 杜迈南  2017年09月19日15:36

原标题:现实题材市场价值正在回潮

近两年,现实题材的电视剧频繁成为社会讨论热点,在现象级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后,《鸡毛飞上天》、《欢乐颂2》、《我的前半生》等一系列现实题材作品,也在随后霸占电视荧屏。所以对于市场来说,现实题材电视剧似乎也开始出现回潮。针对这个话题,《信报》记者也独家对话了知名编剧梁振华,在梁振华眼中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作品,一直具备一定市场价值,也不会出现跟风等行业问题。

不是所有作品都要取悦年轻观众

“并不是所有作品都要去取悦年轻观众”梁振华一上来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其看来,因为现在为年轻人创作的作品已经太多,所以作为创作来说,不需要再继续硬凑这个热闹。

“我创作时并没想年轻人看不看,这些我决定不了。而且慢慢的,年轻人也会不再年轻,我觉得很多潮流沉淀下来,能够扎扎实实讲故事,抒发对时代的情怀、对人性的观察的作品其实更能留得住。”梁振华认真地表示。

由梁振华来担任制作人、总编剧的电视剧《春天里》就是这样一部电视剧,这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聚焦进城务工百姓的生活,当下正在一套热播。这部没有“小鲜肉”、“小花旦”的电视剧,梁振华直言不讳题材颇具创作难度,“首先要让观众有代入感,找到这个群体和其他职业的差异,不能瞎想,写成在工地里谈情说爱的悬浮剧。第二就是行业难点,很多涉及到建筑行业的细节都要去了解。还有更深层的,就是如何表达我们对这个群体的态度。”

现实题材很少有跟风之作

与往年古装电视剧独占鳌头有所不同,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今年发展势头强劲,令很多影视创作者大为振奋。梁振华也承认现实题材回潮是今年比较显著的现象,他也相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现实主义作品出现,“时代的趣味在不断波动,有时候是青年趣味,有时候是相对传统的现实主义趣味。前两年青年趣味、网络趣味作品太多了,一多之后造成题材相对趋同,趣味类似,叙事手法也都如出一辙,这样一来观众的兴趣自然会衰减。又正好这两年现实题材出现缺位,其实之前不是没有创作,而是市场给的空间不大。”

在梁振华看来,如今网络文化把传统趣味吞噬,席卷一切,现实题材其实很难变成潮流,影视创作的天平也仍然严重不对等,“真正的问题不是现实题材作品多,而是太少。现实主义不是一条河流里的浪花,它是基座,对创作者综合素养的要求相当高。现实题材永远不过时,也不存在跟风。”

根治行业顽疾需要不唯数据论

对于近两年国产电视剧市场的飞速发展,梁振华认为主要由两方面催生,一是资本化,二是网络化,而这两股力量同时驱动、相互影响,让现在的电视剧创作从投资,到体量,再到影响力成几何级的提升,“但是创作的精神质地和文化质地并不是钱能够换来的,任何作品还是要回归。创作者的初心,对文化情怀的坚守更是保证品质的重要基点。”

当然,高速发展下也带来很多问题,如“天价片酬、收视率造假”等行业顽疾。对此梁振华也表示,其实任何行业都一样,一味逐利会带来很多行业的伦理问题,“但是逐利之外建立文化品质的标准,就会稀释逐利的压力。如果行业树立了信条,慢慢所有人达成共识后,乱象会得到缓解。”要彻底根治这些行业顽疾,梁振华认为首先就是行业的评判尺度,要不“唯数据论”。判断一个作品成功与否,除数据外,艺术和文化品质的标准,情怀和社会担当的标准同样也很重要。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野淀子

经历过王朝迭更,经历过战火洗礼的白洋淀,是一部活着的历史,是一快有血性的土地!为了让这方水土更富饶,为了让这里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顽强的把自己活成一道风

散文 | 黄土塬上的烽烟痕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关中平原北部,耀县的黄土塬上,风吹过新收的麦茬地,也拂过村口静默的老槐。这里居住着91岁的马根周(根根爷)和95岁的马满

小说 | 微光逆旅

通过三位不同背景女性(高管刘丹丹、全职太太苏曼、清洁工王桂香)因恐惧衰老、容貌焦虑、社会压力而投身医美的故事明白了衰老是生命不可逆的轨迹,真正的智慧在于接纳时间赋予的痕迹

散文 | 马莲滩:梦幻中的花儿香

叙述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文明之花,传递固有的民俗民风,为华夏之中国文化,增添一束心田的非凡之音。

散文 | 炊烟归处

散文回忆80年代农村生活,以炊烟为线索,串联起奶奶讲的炊烟连上天的故事、母亲借炊烟说勤谨的道理,以及石蛋儿与家人的日常。如今老屋空置,母亲进城,炊烟成心灵归处,承载乡愁与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