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持续深化“人民阅卷”,倾听四方“开门办刊”
前不久,一场以“人民阅卷·寻路家国”为主题的“阅读经典好书,弘扬北疆文化”——作家范稳长篇小说《青云梯》分享会亮相内蒙古呼和浩特青城阅立方书店。作家、编辑、读者围坐一起,穿越历史烟云,共同感受文学的力量。
活动现场
长篇小说《青云梯》是一部以云南铁路百年变迁为背景的史诗之作,通过七代人的命运交织,勾勒出家国巨变与人性抉择的壮阔图景,在《人民文学》2025年第3期、第4期连载后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为了帮助读者在版面阅读之余享受更高质量的文学服务,《人民文学》“人民阅卷”活动联合呼和浩特市总工会走进书店一线,邀请作者、编辑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深度品读作品。
作家和责编对谈
在活动现场,作家范稳畅谈创作心路,介绍作品名称《青云梯》灵感源于云南高原铁路的独特景观——穿山越岭的铁轨如“青云直上的天梯”,既象征技术飞跃,亦隐喻个体与国家的攀登之路。面对作品中七代人的青春与爱情故事线条,编辑刘汀认为:“爱情在《青云梯》中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载体,更与家国命运紧密交织。每一代青年都在寻找自己的‘青云梯’,无论是革命、铁路,还是诗与远方。”
读者提问
现场读者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他们提问踊跃,话题丰富多彩,从铁路隐喻延伸到云南旅行攻略,以及关于人生选择的讨论和对青年一代的期许。范稳寄语读者,慎重对待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遵从内心很重要,要坚定正确的想法,学会断舍离。当一位母亲询问作品“是否适合带孩子共读”时,刘汀表示,书中虽有战火与纷争,但更藏着云南的山河密码。他建议可以家长先读,再带孩子沿着书中的铁路线,感受云南的独特风光和面貌,去建水、红河触摸历史。在活动末尾,范稳总结道:“铁轨连接的是远方,而文学连接的是人心。”
坚持开门办刊 延展互动空间
据了解,该作品分享会是近期《人民文学》开展“人民阅卷”系列活动之一。今年上半年以来,《人民文学》以“人民阅卷”为抓手,统摄杂志社各项工作,坚持“开门办刊”, “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别开生面地开展了多项活动。比如深入基层一线,举办“人民阅卷”漯河行,向近四十年历史的日本“《人民文学》读书会”赠送杂志创刊号复刻版,邀请鲁迅文学院学员和各地作家走进杂志社,进乡村、下基层,亮相图博会等,以期更好倾听各方意见,提高办刊质量,让优质文学资源更好地直达广大读者。
4月13日-16日,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人民文学》读书会”并赠送杂志创刊号复刻版,带去杂志社对老读者的问候。该读书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坚持阅读研究《人民文学》
5月13日,第二期鲁迅文学院广西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代表走进《人民文学》杂志社座谈交流
5月15日,《人民文学》首次参加在吉林长春举办的全国图书馆采购会,与期刊同行交流发行经验,接待读者来现场阅读、打卡
5月24日-25日,《人民文学》“人民阅卷”漯河行活动举办。杂志社编辑和刊物作者、作家周瑄璞、汤成难、金晖通过座谈、讲座等形式与漯河读者、文学爱好者共赴文学之约
5月27日,《人民文学》参加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工作会暨现场调研活动,为西安市长安区柳青纪念馆赠送新刊及创刊号复刻本、手账本等文创
5月30日,《人民文学》“人民阅卷·进乡村”活动联合中国作协派驻第一书记的临潭县池沟村小学举办《人民文学》第六期少儿诗歌小辑作品朗诵会
6月15日,《人民文学》在哔哩哔哩APP(B站)开设“文学三缺一”访谈节目,意在“向芸芸众生敞开”,进一步拓展密切联系各界的空间,首期节目围绕作家陈集益作品《出燕郊》展开
6月18日-21日,《人民文学》亮相第31届北京国际图博会(BIBF)中国作家馆,并入选首届中国期刊封面设计精品展(百强)
6月30日,内蒙古《草原》杂志社携“草原十二骑手”作家代表走进《人民文学》交流办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