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古籍整理的意义及发展趋势初探
一个小的专业,却受大大的重视 古籍是什么?整理古籍的意义何在? 我先破题。
2024-02-06
-
李泽厚的“冷冻头颅遗嘱” 已执行,人生最后震撼的感叹号
李泽厚八十岁生日前,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首次向外披露了自己的“冷冻头颅遗嘱”,他说: 我不会有墓志铭。
2024-02-05
-
程永新忆程德培:唱歌的人不许掉眼泪
程德培和程永新 2023年9月28日,我与几个朋友相约聚会,傍晚6点37分,收到德海发来的微信:德公走了。
2024-02-04
-
“让我来为国家赶赶工作吧”——回忆沈从文先生
几十年来我一直想写这个题目,因为我在24岁那年被推荐给沈从文先生画图时,还完全不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24-02-02
-
孙郁:鲁迅对于新学人的警惕与质疑
一 现代性的理念是被新知识人构建起来的。
2024-02-01
-
【温故】一月,在旷野里,在繁花里
编者的话 2024年第1期的《人民文学》刊载了柳青佚作《在旷野里》,这部长篇手稿蒙尘数十载,终与读者见面。
2024-02-01
-
经典作家专刊——钟敬文
“吾侪肩负千秋业,不愧前人庇后人” ——钟敬文小传 □严曼华 “吾侪肩负千秋业,不愧前人庇后人”,这是我国著名民俗学者、教育家、诗人钟敬文曾用以自勉的诗句。
2024-01-31
-
重读《伤逝》:爱与永恒,更新或者重复
原标题:更新或者重复 ——论鲁迅小说《伤逝》中的爱与永恒 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不同于一般之处,在于其关涉一系列灵魂性的主题。
2024-01-30
-
1949年,是谁邀请老舍回国?
原标题:老舍回国邀请函实考 1949年4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国代表团成员致老舍信函,现藏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 无论从作品的深度与广度,还是从作品的国内外影响力上看,老舍都堪称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2024-01-29
-
雪藏七十年后面世 柳青遗稿有着怎样的断舍离?
柳青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出版过《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3部长篇小说。
2024-01-26
-
《青海湖》2024年第1期刊发昌耀两篇未刊稿
昌耀未刊稿(二题) 昌 耀 在理发店的一次历险 *题目为编辑所加 下面,我要讲到的事件,我至今印象深刻,让我隐隐感到人性的卑怯与无能,以为可比之于一次历险。
2024-01-25
-
赵元任:文艺复兴式的学术大师
2023年《赵元任日记》(全46册)出版后,学界又掀起一股从学术史角度来研究赵元任的热潮。
2024-01-24
-
陈平原:十二帧照片的追忆——我眼中的孙玉石先生
编者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学史家孙玉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2024-01-23
-
陈尚君:从《全唐诗》到《唐五代诗全编》
看到试读本印出来,觉得很激动,想到了林子祥的歌。
2024-01-22
-
程黧眉:文学这个渊源——我们家的文学事之一
作为作家程树榛的女儿,程黧眉回溯自己一家的文学事,解析父母、自己与文学的关系。
2024-01-19
-
腊八节:祈福言嘉平,赠粥有余温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腊八节”一直是重要的保留节日。
2024-01-18
-
缓之:“君子学以致其道”——献给我的父亲
那天,我和父亲乘坐绿色铁皮列车去远方。
2024-01-17
-
蒋元明:我跟袁鹰办副刊
二〇二三年九月一日,一代副刊大师袁鹰先生走完了他九十九年的人生历程。
2024-01-16
-
怀念 | 孙玉石:寻求者与守望者
编者按:著名文史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石先生因病于2024年1月13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2024-01-15
-
柳青佚作《在旷野里》内外
新年第一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柳青70年前的长篇小说佚作《在旷野里》。
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