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责任内逍遥”——《慰劳信集》与卞之琳的情感变奏
1938年8月,诗人卞之琳同何其芳、沙汀等友人一同前往延安。
2023-12-13
-
贾芝:拓荒中国民间文艺事业的“草根学者”
贾芝先生(1913年-2016年)是成就卓著的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新中国民间文艺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曾任中国文联第七、八、九届荣誉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2023-12-12
-
张昌华:双叶丛书背后的故事
“双叶丛书”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为夫妇作家编的散文合集。
2023-12-11
-
张香还:重读施蛰存先生给我的27封信
那一年,沈从文先生南来,住在苏州九如巷。
2023-12-08
-
陈平原:作为教育家的林纾
作为教育家的林纾很少被人提及 将近十年前,具体说是2014年10月11日,我在福州工程学院主办的“林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做主旨演说,题为《古文传授的现代命运——林纾与北京大学的“爱恨情仇”》,日后改写成两篇论文,一是初刊《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的《古文传授的现代命运——教育史上的林纾》,一是发表在《文艺争鸣》2016年第1期的《林纾与北京大学的离合悲欢》。
2023-12-07
-
郭娟:卞之琳的诗文与青春往事
一、诗谜 卞之琳的诗,是让人着迷的一个谜。
2023-12-06
-
重读《小说旧闻钞》:作为方法的史料
作为一部小说史料专书,鲁迅校录《小说旧闻钞》与《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集》同为学界推重,每与《中国小说史略》相并置,被视为后者的学术准备和副产品。
2023-12-04
-
【温故】十一月,“稀世之鸟”掠过文学的天空
编者的话 2023年11月,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浙江举办。
2023-12-01
-
慕津锋:我与诗人屠岸先生的交往
2023年是屠岸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先生离开我们已经6年,但他的朋友们从未忘记过他,中国当代文学也从未忘记过他。
2023-12-01
-
作家出版社建社七十周年大事记
1953 1953年10月,作家出版社成立,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署办公,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冯雪峰兼任第一任社长。
2023-11-30
-
文学习性、情感政治与两种“读者”的互动
伤痕文学历来被赋予起源性的意义。
2023-11-29
-
家族文脉:鲁迅与浙东学术的过渡环节
周氏兄弟文学面貌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杂学,这在二人的文章与学术脉络中分别结出了各具异彩的果实。
2023-11-28
-
“传统”的发明——“整理国故”运动与王国维“文学革命的先驱者”形象建构
引言 估定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价值与作用,既以其功业、道德、文章为基础,也与一个阶段的时代风气、思想潮流、问题意识和接受水平密切相关。
2023-11-27
-
含泪微笑的高晓声
作为乡土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高晓声(1928—1999)因塑造了陈奂生这一继阿Q之后的典型农民形象而获得文学界的普遍赞誉,并因此被贴上了“农民作家”的标签,有不少人见了他甚至脱口而出把他喊作“陈奂生”。
2023-11-24
-
丛书出版与20世纪80年代思想地形图
文艺是对现实经验的重新编码,阎真在新作《如何是好》中实现了恰合时宜的意义生产,“镜”的现实写真与“灯”的内心观照得到了和谐的表现。
2023-11-23
-
重新理解革命诗歌的“民间性”
摘要:《阮章竞文存 诗歌卷》所收录的阮章竞早期作品呈现三大特色:更接近用于演唱的“歌”而非书面的“诗”;诗歌与散文、小说、戏剧的界限较为模糊;一些早已散佚的作品通过民间“口传”得以保留。
2023-11-22
-
博杂与意趣:宋代笔记的形态特质
宋代笔记是笔记体制演变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2023-11-21
-
杨义:心怀“国之大者”的文学史家
杨义老师去世已经几个月了,这段时间我协助师母处理他的手稿、图书的捐赠事宜,60多部个人著作,成箱的手稿、笔记、卡片,还有几部正在编辑出版流程中的书籍,研究范围从文学史到叙事理论,从图志学到文化诗学,从文学地理学到先秦诸子学……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学者能够独自完成的工作。
2023-11-20
-
王蒙:柳鸣九的麦田遗穗
柳鸣九的大名早已贯耳。
2023-11-17
-
吴宝三:我的恩师严家炎先生
近日,接到中国现代文学馆邀请函,邀我参加为严家炎先生举办的“求实——严家炎学术文献展暨座谈会”。
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