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广平别名“逸尘”考——兼释许广平佚信
许广平一生中使用过的笔名、别名甚多,除了广为人知的“景宋”外,她还曾用过“平林”“归真”“寒潭”“君平”“持平”“正言”“浩波”“许秀”“许霞”“许遐”等笔名发表文章。
2024-01-11
-
《繁花》有情,江南有味
电视剧《繁花》里藏着一套江南食物密码。
2024-01-10
-
燕南园,北京大学的“园中之园”
有一方花园近百年来都如此蕴藏张力与生机:十余座小楼松散静逸地座落在花草丛中,几代学术泰斗曾居住于此,他们颔首研究楼内,踱步行走园中,悄然间便开启了一个学术脉络;今天,它静静地“缀”在北大师生的日常路径上,连起图书馆与宿舍、食堂,在平凡的三点一线之间,编织入丰郁的草木,清越的鸟鸣,透过枝桠洒落的斑斓光影。
2024-01-09
-
李庆西:杭州话,孤独与积极修辞
小伢儿,老头儿,筷儿笃笃唱歌儿。
2024-01-08
-
王蔚:一九二九年清华留美考试风波
清华成立之初是以美国退还庚款开办的留美预备学校,除本校高等科毕业生外,还公开考选指定学科的专科生赴美深造。
2024-01-05
-
袁洪权:开明版《郁达夫选集》梳考
1951年7月至1952年4月,开明书店推出“新文学选集”丛书甲种本。
2024-01-04
-
孙郁:从新知到国故——鲁迅早期学术思想片段
一 鲁迅是一个常常被世间误解的人,在对国故的态度上,他被人批评的地方很多,几乎成了破坏旧文明的代表人物。
2024-01-03
-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十把座椅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现代作家书房展”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常设展之一,这里展示着十位作家的书房,所有展品都是作家本人生前用过的实物,综合体现了文化传统、作家个性和作家的真实生活,简约、含蓄、内敛,可谓一桌一椅一方几,一人一灯一卷书,自成乾坤,蕴含着浓郁的历史感和文化气息。
2024-01-02
-
【温故】十二月,在“成熟”与“不成熟”之间辞旧迎新
编者的话 2023年12月,全国各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我们也于26日当天选发了《毛泽东诗词中的青春意气》一文,以示追思。
2023-12-29
-
《孙犁全集》为何有六封书信前后重复
姜德明先生赠送《耕堂读书记》《耕堂读书记续编》(大象出版社2008年9月版)时扉页题跋:“孙犁的散文百读不厌。
2023-12-28
-
媒介位移与再造的新文学——《呐喊》出版始末探
在中国新文学的研究谱系中,《呐喊》被认为是划时代的根源性作品。
2023-12-27
-
毛泽东诗词中的青春意气
1910年秋天,17岁的毛泽东外出求学时写下《七绝·呈父亲》;1928年秋,35岁的毛泽东写下引兵井冈后的《西江月·井冈山》。
2023-12-26
-
2011—2021年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概评
2011年,笔者辑录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目录》,收入截至当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563部。
2023-12-25
-
“魔都”一词的由来及其知识谱系
一百年前的1923年,日本大众作家村松梢风(1889-1961)首次到访上海。
2023-12-22
-
女作家入史与新文学史建构
引言 作为一个“舶来”概念,“文学史”在我国并非古已有之。
2023-12-21
-
《杜晚香》与晚年丁玲的时代意识
1982年3月11日,因《“牛棚”小品》荣获《十月》散文奖,丁玲出席授奖大会,并即席发表获奖感言。
2023-12-20
-
杨联芬:冷与热,直与谅——孙犁晚年忆旧文章片论
读书、忆旧,是孙犁晚年生活和写作的主要内容。
2023-12-19
-
经典作家专刊——草明
【草明年表】 1913年6月15日,出生于广东顺德桂洲乡,原名吴绚文。
2023-12-18
-
作为“一代人”和成为“一个人”
上篇 赵园老师是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这批研究者后来被称为“第三代学人”[1]。
2023-12-15
-
邢小利:读柳青写的检讨和检查
作家柳青也写过检讨和检查。
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