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黄沂海:笑着向昨天告别

      上海解放初期,民营滑稽剧团盛况空前,最多时有30多家。

    2025-07-10

  • 传奇写传奇:陆澹盦影戏小说的故事

      《陆澹盦侦探影戏小说集》,陆澹盦著,战玉冰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6月出版,1155页,168.00元 一百年前上海的福州路上,当时号称远东最大的大世界游乐场,曾聚集着无数从各地涌来上海轧闹忙的游客与本地电影爱好者,他们未必总能买得上大世界游乐场影戏园的电影票,却也总能从《大世界报》上阅读到电影剧情改编的小说,聊以慰藉。

    2025-07-10

  • “五四”新文学与神话传统

      20世纪以降的西方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对神话的运用持自觉的态度,造成了神话在文学领域的复兴。

    2025-07-10

  • 父亲臧克家同朱自清先生的交往故事

      《文讯》月刊《朱自清先生追念特辑》插页 《文讯》月刊《朱自清先生追念特辑》封面 一 朱自清先生(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字佩弦,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学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25-07-09

  • “笔柄千秋唤救亡”主题展:邹韬奋在抗战时期的家国情怀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07-09

  • 抗战中的上海公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上海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城市各处留下了当年的抗战历史遗迹。

    2025-07-09

  • 热河抗战中的亲兄弟

      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一封封抗战时期的家书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2025-07-09

  • 丁言昭:我所认识的钟敬文先生

      我父亲丁景唐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所以他与一些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的感情都很深厚,例如钟敬文先生。

    2025-07-09

  • 顾文艳:怀念褚水敖伯伯

      褚水敖伯伯离开我们将近半年了。

    2025-07-09

  • “人民文艺”的香港之旅——旅港左翼文坛与解放区作家作品(1946—1949)

      1946年下半年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国统区白色恐怖情势加剧,大批因躲避政治迫害而自内地奔赴中国香港的左翼作家(其中不乏中共统战及宣传干部)构建起了解放战争时期蓬勃一时的旅港左翼文坛。

    2025-07-08

  • 京华妙笔

      琉璃厂戴月轩笔庄货柜里摆满各式毛笔,小师傅正在刻字。

    2025-07-08

  • “九叶”诗人辛笛

      四十年前,我在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从事会务工作时,上海团有位身着中山装、戴法兰帽、说话沙哑的老作家的访客不断。

    2025-07-08

  • 何方神圣 批评李叔同常常宴会?

      李叔同一生爱好广泛,喜欢交友。

    2025-07-08

  • 萧乾的编辑策划与《日出》的经典化

      在现代中国文化史上,萧乾往往首先被视为作家,其次是记者,再次是翻译家,而编辑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尾巴。

    2025-07-08

  • 从卢沟桥踏上寻访白求恩之路

      我出生在皇城根下的景山后街,自幼便熟悉京城的名胜。

    2025-07-07

  • 汪曾祺的“半斤市酒”

      汪曾祺在《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一文里说:“一个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点是语言,汉语和汉字不是一回事。

    2025-07-07

  • 蓝翎:一个清瘦的影子

      蓝翎与杂文 蓝翎,是我的师父,但他称我为“刚老弟”。

    2025-07-04

  • 《幻想底尽头》:以文献为舢板抵达象征内层

      今年初,《幻想底尽头》与《新生的野力》两部“穆旦传”几乎同时推出,即便它们实际的出版周期各异,但最终却达成了一种“巧合”,诗人穆旦的一生由“曲折灌溉的悲喜”交叠着细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025-07-04

  • 新文学家眼中的古代经典——朱自清的《经典常谈》

      在多数读者的心目中,朱自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人们熟悉他,主要因为其散文《荷塘月色》《匆匆》《背影》等。

    2025-07-04

  • 重游鲁迅的艺术世界

      2009年8月,我曾应邀赴上海参加《鲁迅的艺术世界》新书发布会,如今,彼时的新书已成旧书,可由此书引发的新知至今仍在不断刷新,故尚有一说之必要。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