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凯:在战斗中成长的人与文艺
河北社科院文学所主编的57卷“华北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文艺大系”近期出版。
2025-05-29
-
《柳诒徵1927年日记》的几点启示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号劬堂,江苏丹徒(镇江)人;长期担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贡献涉及教育学、史学、书法、图书馆学等多个领域。
2025-05-29
-
金克木与图书馆
专业人士之外,现当代学人里,论跟图书馆的关系之深、情分之厚,金克木(1912—2000)大概首屈一指。
2025-05-29
-
老北京书摊的平民记忆
五月初结束的北京春季书市使热爱读书的人们流连忘返,文字的力量总是穿透纸笔,让人们乐在其中。
2025-05-28
-
《谈美》中的人生与艺术
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2025-05-28
-
《神州日报》中的“郭沫若”
郭沫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史上的一位巨擘,其文学创作、历史研究及社会活动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5-05-28
-
谢冕:燕园食馆考记
燕园是泛指,目下所谓燕园者,实指司徒雷登创建的燕京大学旧园。
2025-05-28
-
榆荫硕且密,披襟待薰风
2024年1月24日,史学大家戴逸先生离开了我们。
2025-05-27
-
沈从文小说中的月
现代小说家中不乏写“月”高手,沈从文堪称翘楚。
2025-05-27
-
梅贻琦:清华传统精神的守护者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曾用这句话来表达他对清华的感情。
2025-05-27
-
疲于奔命——老北京的人力车夫
在前门楼子底下趴活儿的人力车夫。
2025-05-27
-
独有慧心分品格 不随俗眼看文章——纪念张守仁先生逝世一周年
张守仁老师去世后,我家座机再没响过。
2025-05-27
-
谁是方铭同志?
方铭同志(1917—2003)(图片来自公众号“北师大赵勇”) 方铭是谁,或者谁是方铭同志?如果问问现在的北师大人,估计十有八九会一脸茫然。
2025-05-26
-
美哉,三十多年前的中英文藏书票集
藏书票艺术迄今已延绵了五六百年。
2025-05-26
-
“为中国写下最光辉的抗战史迹”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与国民党的正面抗战相配合,取得了突出战绩。
2025-05-26
-
汪曾祺的真性情
汪曾祺为江苏高邮人,与北宋著名词人秦观是同乡。
2025-05-26
-
书写“女劳模之德”——对读《杜晚香》与《我们夫妇之间》
一、《杜晚香》释读中的“余数” 丁玲晚年的“复出之作”《杜晚香》,在近年来成为学术界不断热议的文本。
2025-05-23
-
近代中国商业航空的兴起——基于“竺可桢日记”的考察
从1938年竺可桢乘坐欧亚航空公司的航班算起,近30年内,他搭坐了数十次飞机,涵括了美、德、英、苏等国当时的主流机型,也可算那个时代的“空中飞人”。
2025-05-23
-
回忆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初期的展览
“巴金文学创作生涯六十年展览”纪念封 1989年11月,文学馆馆长杨犁(左四)、文学馆研究室主任吴福辉(右二)、上海市作协外联部主任徐钤(右三)及巡展组成员在上海美术馆“巴金文学创作生涯六十年展览”开幕式上 文学展览与文物保护,看似领域不同,实则都是守护文化瑰宝的重要环节。
2025-05-23
-
记一次研讨孙犁作品座谈会
1994年4月18日拍摄于天津学湖里孙犁先生寓所。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