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东方福尔摩斯”的案件内外

      今年是中国现代侦探小说家程小青诞辰130周年。

    2023-12-13

  • “一书未读完,不换第二书”

      吴宓(1894—1978年):字雨僧(亦作雨生),陕西泾阳人。

    2023-12-13

  • 李学勤先生勤学二三事

      李学勤先生一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最不喜欢的是浪费时间。

    2023-12-13

  • 贾芝:拓荒中国民间文艺事业的“草根学者”

      贾芝先生(1913年-2016年)是成就卓著的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新中国民间文艺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曾任中国文联第七、八、九届荣誉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2023-12-12

  • 葛兆光:一封信,一本书、一段史料和一点感想

      李学勤(1933.3.28-2019.2.24) 一封信 我不记得第一次见到李学勤先生是什么时候了,大概是在1980年代末?我好几次去过他在昌运宫的住宅。

    2023-12-12

  • “磨到十多遍也不多”

      2018年冬,学院通知该为毕业论文联系导师了。

    2023-12-12

  • 周樟寿,周豫才,周树人 鲁迅本名究竟是哪个?

      鲁迅对于现在的青年人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古人。

    2023-12-12

  • 张昌华:双叶丛书背后的故事

      “双叶丛书”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为夫妇作家编的散文合集。

    2023-12-11

  • 老舍、赵树理、曹禺等人谈《张羽煮海》

      1953年2月号的《说说唱唱》,发表了王亚平以唱词形式写成的《张羽煮海》。

    2023-12-11

  • 王嘉龙:由《琐事闲录》说开去

      我的书桌上有名为“琐事闲录”的一书一文,书是清人张畇(字林西)所著,文是知堂(周作人)读张著有感所写。

    2023-12-11

  • 海派文化的差序交汇

      近代以来,海派文化纷繁复杂却“万殊一体”,其与时俱进又一以贯之的演进轨迹清晰可见。

    2023-12-11

  • 赵玫:德培的世界

      编者按: 两个多月前的9月28日,《文学自由谈》刊作者、知名评论家程德培先生去世,我们深感痛惜。

    2023-12-10

  • 郑振铎1939年日记在沪展出:看爱书人劫中得书

      郑振铎(1898-1958),是我国现代知名文学家、藏书家、出版家、文物收藏家。

    2023-12-08

  • 张香还:重读施蛰存先生给我的27封信

      那一年,沈从文先生南来,住在苏州九如巷。

    2023-12-08

  • 柳亚子为颐和园赋诗30首

      1949年4月25日,著名诗人柳亚子来到颐和园的益寿堂休养,在不到200天休养的日子里,竟挥毫赋诗260余首,其中,赞美颐和园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就有30余首。

    2023-12-08

  • 吴学昭:又是一年“一二·九”

      每年进入冬月,寒气袭人,走在北京西直门大街上,都会心不由己地想起“一二·九”前辈们几十年前在此周围行进的脚步,耳边响起“同学们,大家起来,肩负起天下的兴亡……”的歌声。

    2023-12-08

  • 陈平原:作为教育家的林纾

      作为教育家的林纾很少被人提及 将近十年前,具体说是2014年10月11日,我在福州工程学院主办的“林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做主旨演说,题为《古文传授的现代命运——林纾与北京大学的“爱恨情仇”》,日后改写成两篇论文,一是初刊《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的《古文传授的现代命运——教育史上的林纾》,一是发表在《文艺争鸣》2016年第1期的《林纾与北京大学的离合悲欢》。

    2023-12-07

  • 于右任的“铁箱”之谜

      “民国元老”于右任早年曾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审计院、监察院院长等要职,以“天下为公”为座右铭,参与创建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名校,他公正廉明、一生清贫,不住豪宅、不坐豪车、布衣粗食,书法写得最多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彰显出两袖清风的襟怀。

    2023-12-07

  • 京城文化馆寻迹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多地的文化馆因开办“夜校”而受到年轻人追捧,令这种传统公共文化设施重回人们的视野。

    2023-12-07

  • 田汉写戏点滴事

      漫步在上海的一些街区,仿佛总能看到“国歌之父”田汉伏案写戏的身影,他与上海的情谊可谓深厚。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