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徐中玉介绍《中国新文学大系》

      1935年5月26日,天津《益世报·益世小品》第10期刊出署名徐中玉的《介绍〈中国新文学大系〉》,先照录如下: 中国的新文学运动肇始于五四时代,十余年来,无日不在变化发展之中。

    2025-05-22

  • 勺海遗韵 燕园风雅

      文人雅集 在今天北京大学燕园校区的校园内,曾经有一座著名的文人私家园林,这就是明代著名书画家米万钟的勺园。

    2025-05-22

  • 复旦春秋,悠悠百廿——复旦校史三题

      今年是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

    2025-05-22

  • 刘庆邦:在日坛和中山公园看露天电影

      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一家从河南的一座煤矿迁来北京。

    2025-05-21

  • 陈思和:张承志印象

      刘文华兄执编《书屋》,来信约我写一篇张承志的评述文章。

    2025-05-21

  • “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重读抗战家书,重温革命志士在一封封家书中寄寓的家国情怀、记述的难忘历史,既是对于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也是接受革命精神的深刻洗礼。

    2025-05-21

  • 赵树理在北京的足迹

      在北京芍药居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院内,立有鲁迅、茅盾、巴金等13位文学大师的塑像,其中一座有点特别,是一个赶驴的农民模样,这是“山药蛋派”创始人、人民作家赵树理先生,雕塑展现了其乡土小说代表作《小二黑结婚》中的场景。

    2025-05-21

  • 启功先生35年前的一首贺词

      1987年新春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到母校北京师大家属院红六楼看望恩师启功先生。

    2025-05-20

  • 徐志摩的英文名

      徐志摩早年读过沪江大学、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

    2025-05-19

  • 李大钊与图书馆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一名卓越的图书馆学家。

    2025-05-19

  • 林海音笔下的乡愁与女性

      林海音《城南旧事》自用本 中国现代文学馆存 林海音《城南旧事》签赠版 中国现代文学馆存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自1960年问世以来,始终被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

    2025-05-16

  • 风雨天涯梦——《袁保龄公牍》发微

      近世海通以来,中外关系变化,新增诸多“交涉”之政,“交涉”之学遂而勃兴,同时也产生数量庞大、性质各异的“交涉”相关文献史料。

    2025-05-16

  • 红色出版家李达与笔耕堂书店

      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文献中心保存了一批署名为“笔耕堂书店”的红色文献。

    2025-05-16

  • 《芸斋小说》说小

      孙犁的《芸斋小说》1990年1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初版,印数只有4500册。

    2025-05-16

  • 对联中的文苑往事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福建省文联刚恢复不久。

    2025-05-16

  • 夏晓虹:“不失其赤子之心”——怀想孙玉石老师

      一 初见孙玉石老师是在入学北大的第二个学期,具体说来,即是1978年9月。

    2025-05-15

  • “革命文学”论争中的“时代”情绪

      摘要:革命低潮期出现的“革命文学”论争带有明显的征候性。

    2025-05-15

  • 徐可:钟敬文、启功和诗辨误

      著名学者钟敬文先生、启功先生,生前都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两位先生共事五十多年,友谊很深。

    2025-05-15

  • “听水斋”五分之一斋主

      1946年8月至1948年3月,汪曾祺在上海度过了一年零七个月,其中一年零六个月(8月除外)由文学界前辈李健吾介绍,在私立致远中学教书。

    2025-05-15

  • 向宝云:正统的与异端的——深切怀念蓝棣之老师

      4月24日晚间,大学同学唐君小平,发来微信链接,前面两字赫然是“讣告”。

    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