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西滢:一位资深莎士比亚迷
来源:《随笔》 | 傅光明  2023年05月22日08:02

一九四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天气时阴时雨,陈西滢来到位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德(Stratford)镇的莎士比亚故乡。他在当天日记里写道:“早饭后看了一会报。出门去Shakespeare Memorial Theatre(莎士比亚纪念剧院)。Stratford是一个小城,人口只有不过一万一千人。有了一张图,到处都可以步行。到戏院去的路,一路都是别墅式的住宅,园子很大。马路上许多樱花盛开(与日本不同处是花开时叶已很盛,也是橙红色,掩去了花的颜色),白的梨花也盛开。各种颜色的花更是多了。……

“戏院旁是Art Gallery(艺术画廊)。这一所是原来有的。火烧时风向相反,所以得保全。楼下莎比(莎士比亚之简称)图书馆。里面藏莎翁各集的本子,和关于莎氏的著作。如First Folio(第一对开本)等,只是facsimile(复制的),原本大约都藏起来了。楼上是各种莎氏的图像,莎比同时代人的像。莎剧名演员的像,和许多出名演员演某一景的图画。有许多stainless glass(不锈钢玻璃)窗,也是莎剧人物,或某人演某角的图像。

“从此向南,不远到Holy Trinity Church(斯特拉福德圣三一教堂)。这教堂也在水边,坟园很古老。这教堂莎氏前便存在。莎氏于一五六四年四月二十六在此行洗礼。他的生日,始终无明文证实,大家推测是二十三日。他的死日也记在同一册中。一六一六年四月二十三日,据说生死同在一天。

“莎氏夫妇,女儿,女婿,孙女夫妇都葬在这教堂中。而且很奇怪的,葬在Alter(教堂主祭坛)的前面。这是很少见的。这教堂很古老,在莎氏前多年即建造。可是没有人想到去埋在神坛前。莎氏把这一片地都买下来了,全家葬在那里。Stratford的大家,贵族,Chieftain(首领、族长)却葬在一边。也许因为要有石棺石像,不能利用神坛前的地位……

“七时动身。走十五分钟到剧院。买到的票在第七八排的左侧。今天并没有坐满。两边还有空座。剧院很讲究。座位很舒满。每一排比前一排高,观众不致为前面所掩遮。

“今晚的戏是As You Like It(《皆大欢喜》)。演Rosalind(罗莎琳德)的Helen Cherry(海伦·绮丽)长得很美,常常笑,似乎没有很多的表情。角色相当整齐,不过没有什么了不得的。

“As You Like It本来是戏,很明显的是做的戏,不是写真。台上也是在做戏,所以表情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可以相当的满意。

“戏分两幕。每一幕连续的演,布景起先在宫内,后来则都在森林中一个地方。如在他处,则下内幕,在幕外演。戏台很深,在幕外还有不少地方。时间的间断便不管了。”

现记不清去年哪一天整理的这则日记,只记得当时,因不知后边将有多少日记内容与莎翁相关,故无法预知西滢与莎翁有怎样一种缘分,但它在一瞬之间激活了我本人二〇一七年九月十八日游历莎翁故居的美好记忆。我这一天距离西滢那一天,时隔七十三年!

七个半月之后,整理完皇皇五十五万字的西滢日记,我惊喜地发现,原来西滢是一个资深莎士比亚迷。更令我十分欣喜且颇感兴奋的是,在这七个半月里,我完成了莎士比亚两部历史剧《理查三世》和《亨利八世》的新译,并写完《亨利六世》和《理查三世》两篇导读。与莎翁、与西滢,这是多么难言其美妙的缘分!

不过,说实话,若非这则日记,关于莎翁家族墓地何以建在“神坛”(教堂主祭坛)前,我始终找不到答案。因为这太不合常规,不合常理!哪承想,照西滢“莎氏把这一片地都买下来了,全家葬在那里”一说,理由竟如此简单。原来,莎士比亚靠写戏挣了大钱,在家乡又买房又置地,连自己及家人死后埋哪儿、埋什么位置,都提前计划好了。有钱任性!

整理日记之前,我先将西滢写给女儿小滢的家信整理完成,加上节选的小滢写给西滢的一些信,连带注释,共计8.3万字。西滢之文名源于《西滢闲话》,乃至有人因此尊奉他为“闲话大师”。不过,在整理西滢家信和日记过程中,我不时真心感慨,这些文字才是最富妙趣、最为鲜活的西滢闲话。

整理的第一封家信,编号39,写于一九四四年五月六日:“……司德腊福城(莎氏故乡,今译斯特拉福德)并不大,只有一万多人口,比嘉定还少得多。所以只消一个小时左右,便可以在城里走一遍。莎士比亚生于此。现在可以参观的有他出生的房子,有他太太生长的房子,有他后来归老时住的房子(现在房子已没有了,改成一个花园,可是左旁他孙女婿住的房子还存在),有他读书的学校。其实他生身的房子,已经是改造过了,是否在那地点,还是疑问。他太太的房子也有问题,他的学校也多少出于后人推测。但是在河畔的教堂中却确实有莎翁的坟。这教堂的纪录中,也有他受洗的日子,与下葬的日子。最可留恋的莎比纪念剧院。这剧院是焚毁后在十余年前新建筑的。外面临河,旁是草地树木,地位(即位置)非常的幽雅。建筑新式合用,无论在哪一方面讲,都比伦敦的一般戏院好——看得比较清楚,听得比较清楚,坐得比较舒服。从四月起到九月止是莎翁季节,除了是星期日外,天天演莎翁的戏。大约每年有八个戏轮流的上演。我一连的看了四个。星期六(二十二),星期日(二十三)都有仪式,在教堂中举行。行列由市政厅走到教堂,由市政领队,教堂中都有关于莎翁的讲演。这两个仪式我也被邀参加。而且天气很好,真是春天。樱花、梨花到处都盛开。要是你和姆妈同去,那真是人间仙境了。……”

整理这封信时,我心底莫名生出一股愧疚。我何曾给自己的女儿写过这样的家信!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除了上述这则写满十一页日记纸的日记及这封写满正反两面信纸的家信,另有十六天日记谈及莎士比亚,其中最有意思者莫过于笔端那一语中的且不无刻薄的点评,由此足可见出西滢对莎剧之品鉴。详列如下,以飨读者:

1. 一九四四年四月二十二日:“饭后二时余又到戏院。下午演Macbeth(《麦克白》)。昨天演Jaques(杰奎斯)的Hayes(海耶斯)演Macbeth,昨天演Phoebe(菲比)的Patricia Jemel(帕斯丽夏·杰美尔)演Lady Macbeth(麦克白夫人)。这班子的好处,是有些像科班,在一个戏表演主角,另一戏内便演配角。昨天演Orlando(奥兰多)的John Byron(约翰·拜伦)今天演Duncan(邓肯)的儿子。可是Macbeth与Lady M.似乎都没有出人头地的地方。愈是伟大的剧本,愈不好演。今天的成绩平平。……晚演Taming of the Shrew(《驯悍记》)。下午的Lady Macbeth,晚演Kate(凯特)。下午的Macduff(麦克德夫)晚演Petruchio(Anthony Eustrel)[彼特鲁乔(安东尼·尤斯特莱)]。这是戏,开玩笑的戏,今天的比较顶满意。”

2. 四月二十四日:“到戏院,已开演。今天是第一次演Hamlet(《哈姆雷特》)。演Hamlet的是John Byron,演Ophelia(奥菲利亚)的是Anna Burden(安娜·伯登)。John Byron演得很认真,但是不是我心目中的Hamlet,似乎还不够深刻。可是整个的戏很热闹,一点都不gloomy(阴郁)。”

3. 九月一日:“七时我去看Hamlet。这是George Rylands direct(乔治·赖兰慈导演),John Gielgud(约翰·吉尔吉德)演Hamlet,Ashcroft(阿什克罗夫特)演Ophelia,Leslie Banks(莱利斯·班克斯)去King, Marian Spence(玛丽安·斯彭斯)去Queen。好极了。看时非常的感动。比Startford所演不可以道理记。似乎比Magaret Webster(玛格丽特·韦伯斯)所导,Paul Robeson(保罗·罗伯森)所演Othello(奥赛罗)又高一筹了。我说看了这戏才知Hamlet是a great play(一部伟大的戏剧), Gielgud是a great actor(一位伟大的演员)。”

4. 十月十六日:“到Bumpus(邦珀斯书店)去看书,买了一本莎翁全集及他书。”

5. 十月二十八日:“休息片时,即去New Theatre(新剧院)看Richard Ⅲ(《理查三世》)。Olivier(劳伦斯·奥利弗)扮Richard Ⅲ,从头到尾重担在他身上。节删处不少,可是还是很长。分两场,自六时一刻演到就近九时半。Richard Ⅲ这戏,我认为并不伟大。太多,太杂,Richard的性格,也没有加细工磨琢。许多地方很有些像中国戏。”

6. 十二月二十日:看《约翰王》数页。

7. 十二月二十二日:看《亨利五世》,“读了一半”。

8. 十二月二十六日:看完《亨利五世》“第四五幕”。

9. 十二月二十九日晚:读《约翰王》,听BBC广播《约翰王》剧本。“Faulconbridge(福康布里奇)是Ralph Richardson(拉尔夫·理查森)。”

10. 一九四五年一月四日:“二时半前到了Carlton(卡尔顿剧院),张自存请我看Henry V(《亨利五世》)影片。这片子是五彩的。Lawrence Olivier演主角。背景风景常很美。但宫殿居室等看起来都可以知道是假的,一点都不结实。打仗的场面极好。其他场面有些平常。莎氏历史剧,我觉得剧情并不紧张。”

11. 二月七日:“六时余到Haymarket(干草市场)看Midsummer Night's Dream(《仲夏夜之梦》)。John Gilgud与Ashford(阿什福德)演仙王、仙后。其实剧里没有什么人是主角。这戏真是一个梦。第二幕,梦醒好合,已经完事了。最后一幕,村汉演戏,实在并没有什么趣味。”

12. 二月十四日:“六时余到Winter Garden(冬日花园剧院)看Donald Wolfit(唐纳德·沃尔菲特)的Merchant of Venice(《威尼斯商人》)。Wolfit的扮相还是太过火。他的表演也是有时太做作。也许莎翁戏不得不如此演?女主角Rosalind Iden实在不好看。”

13. 二月二十日:“六时请方、汇文、Gwen(格温)及其兄Romney(罗姆尼)去看King Lear(《李尔王》)。Donald Wolfit演此戏,最相宜。居然很动人。配角不够好。”

14. 三月十一日:“Nelson(纳尔逊)给我看一本说Shakespeare(莎士比亚)为Lord Oxford(牛津勋爵)所写的大书。”

15. 五月三十一日:“九时半到家。听了广播Henry Ⅳ(《亨利四世》)第一段。”

16. 八月三日:“二时到Haymarket Theatre。我请他们二位看Hamlet。我们在二时后到,已开场。演到五时半方完。卓敏没有看过这戏。廷黻看John Barrymore(约翰·巴里摩尔)演此剧。他说Gidlgud比较的intellectual(知性), philosophical(哲学性)。”

天长地久,莎翁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