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与鲁院开启第四期联办研究生班合作
让研究生班真正为作家们的成长充电、助力、铸魂
——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作培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协议书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5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作培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创作与批评方向硕士研究生第四期协议书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吴义勤,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立军出席并讲话。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主持签约仪式。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东华、张明远出席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现场
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曾于1988年至1991年联合举办文学创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培养出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等一大批优秀作家,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赓续这一传统,从2017年开始,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携手合作、重续前缘,再次联合举办文学创作硕士研究生班。多年来,鲁院与北师大文学院精诚合作,不断探索文学教育的新途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班次三年一期,及至2025年,已进行至第三期,培养了八届且顺利毕业了六届学员,为当下文学现场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和强劲的动力,凸显了北师大和鲁院联办研究生班的成功意义和斐然成果。
吴义勤在讲话中表示,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是国内文学创作教育的两座灯塔,双方合作培养文学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是双方加深文学交流、强化文学教育合作的重要契机,也为青年文学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平台和难得的成长机会。联办研究生班是鲁院文学教育的重要品牌之一,也是鲁院和北师大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式的重要尝试。两校开启联办研究生班的第四期合作,于文学创作教育事业而言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广大青年文学人才的进步成长和文学事业的发展繁荣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影响。两校在作家研究生教育上的合作必将为文学教育事业的繁荣带来宝贵的模式创新和强劲的发展动力。为使新形势下双方的合作行稳致远,要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落实到教学全过程,保证思想、政治、时政课的比重,真正起到对青年作家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的作用;要紧扣服务作家这个宗旨,守住“作家研究生”的底线,真正为中国当代青年作家提供一个再深造、再提高的平台;要在研究生教育和文学教育“特色”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教学合作与课程创新;要不断发挥双方优长、整合资源、探索合作办学的新路径,让研究生班真正为作家们的成长充电、助力、铸魂,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培养合格的文学人才。
王立军说,青年作家是新时代文学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是中坚力量和希望所在。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文学院合作举办的研究生班,是双方进一步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发扬优秀的文学教育传统、创新创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发现青年人才、培养青年人才提供更大助力的重要举措。双方的合作办学不仅为众多文学创作人才提供了深造的机会和成长的平台,为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和强劲的动力,更为中国文学写作教育事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此次续签开启了第四期合作办学的序幕,从而将双方的合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期待双方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不断取得硕果,共同为我国文学创作人才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仪式上,王立军、徐可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进行了签约。张莉汇报了双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情况。
据介绍,2017年至今,北师大文学院及国际写作中心与鲁迅文学院紧密合作,逐渐探索出了深受瞩目、硕果累累的文学创作人才培养模式,每一位创作方向研究生都配备学术导师和创作导师两位研究生导师。合作期间,北师大文学院和鲁迅文学院各自发挥平台优势,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教学安排,为研究生学员量身定制了文学创作方向课程。至2025年5月,双方合作招生了9届135名研究生学员,目前已经毕业89人。2025年实现扩招,招收了17名学员。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学员毕业后在创作上取得了多项成绩,学术研究能力也普遍提高,多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据悉,新一期协议自2026年至2030年共5年,双方将继续联合招收培养文学创作(单独考试)硕士研究生,规模为每年15人,继续采取非全日制学习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学制三年。授课地点为北京师范大学及鲁迅文学院。
与会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