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新写作》丛刊:联结中英反法西斯的“桥梁”
上世纪30年代,革命文学作为抗战的重要文化力量,曾引起海外汉学家的高度关注,如埃德加·斯诺、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伊罗生、王际真等人,较早地进行了翻译出版的尝试,这些先行者不仅提振了各国抵御法西斯势力的信心,还刷新了西方对“腐朽没落的中国帝国之印象”。
2025-08-06
-
抵抗与书写:世界文学中的反法西斯叙事与中国记忆
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全球深思的时刻。
2025-08-06
-
华莱士·史蒂文斯逝世70周年|一次朝向“至高虚构”的航行
70年前的8月2日,美国现代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与世长辞。
2025-08-04
-
“译”起向未来:多国汉学家共话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学
翻译是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理解与互鉴的核心纽带,翻译让人们跨越语言障碍,使知识、思想、文化成果得以在不同文明间流动和传播。
2025-08-04
-
法国作家、记者马克西姆·维瓦斯:“我愿意为真相发声”
马克西姆·维瓦斯是法国作家、记者,长期致力于向国际社会客观公正地介绍中国。
2025-08-01
-
杨靖︱危险的翻译
1517年初,托马斯·莫尔在比利时鲁汶(Leuven)出版的《乌托邦》传回英国,书中勾勒的美好社会蓝图令人神往,同时也激发了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2025-07-30
-
打破“孤独”:马尔克斯眼中的教育觉醒之路
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学成就和社会影响力毋庸置疑。
2025-07-30
-
乌尔苏拉·克雷歇尔获格奥尔格·毕希纳奖
77岁的作家和诗人乌尔苏拉·克雷歇尔(Ursula Krech⁃el)获得了德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大奖——格奥尔格·毕希纳奖,并获奖金五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1.7万元。
2025-07-29
-
日本两大文学奖二十七年来首次双双空缺
7月16日晚上八时许,在东京筑地新喜乐料亭的第173回芥川奖和直木奖发表仪式上,当工作人员相隔两个小时,第二次在本该列明获奖者的白板上贴出上书“无当选作品”的竖幅大白纸时,全场哗然。
2025-07-29
-
爱上名著,从选好译本开始
对谈人:韩敬群(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刘文飞(首都师范大学燕京讲席教授、翻译家) 许小凡(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青年译者)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挑译者,说明你对翻译文学的阅读可能还没有进入到比较专业的阶段。
2025-07-25
-
历史与我:新加坡“2025城市阅读节”举办王安忆文学分享会
7月2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邀请,作家王安忆携长篇小说《儿女风云录》参加新加坡“2025城市阅读节”并举办文学分享会,就“历史和我”一题分享创作心得,受到当地读者热烈欢迎。
2025-07-23
-
新世界文学光谱与韩江获奖的极化现象——郝岚与金在涌教授的对谈
郝岚,女,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世界文学研究。
2025-07-21
-
从《苦尽柑来遇见你》到《明亮的夜晚》:她们结为彼此的光
今年热播的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让无数人被济州岛海女间的情谊深深打动。
2025-07-21
-
中国作家与全球翻译家“译研汇”国际文化工作坊在青岛开幕
7月16日上午,位于青岛的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迎来了一场文学盛事。
2025-07-18
-
从乔伊斯到托宾:爱尔兰文学的传承与情感
主持人:黄昱宁(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 对谈人:吴其尧(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包慧怡(复旦大学英文系教授) 黄昱宁:很荣幸邀请到深耕爱尔兰文学的学者吴其尧与包慧怡,带我们深入这片文学沃土,致敬文学巨匠。
2025-07-18
-
拉美文学经典《邮差》出版:他不懂诗,却用诗意打动全世界
提起智利,很多人会想到那位写尽大海与爱情的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勃罗·聂鲁达。
2025-07-17
-
托尔金节亲历记:虚构的中世纪与活着的历史
幻想文学如何创造传统,而传统又如何塑造未来 五月末,我抵达德国北威州的Geldern,正逢一年一度的托尔金节。
2025-07-16
-
金砖文学奖启动
金砖文学奖推介发布会日前在俄国首都莫斯科举行。
2025-07-16
-
安德烈亚·巴亚尼《周年纪念》获女巫奖
49岁的罗马作家、诗人和记者安德烈亚·巴亚尼(Andrea Bajani)以所著自传体家庭小说《周年纪念》(L'anniversario)获得了意大利的头号文学奖——第79届女巫奖。
2025-07-16
-
被称为“亲密书写的讲述者”,西班牙作家曼努埃尔·比拉斯首度来沪
“我选择文学,是因为我不会生活,但我可以写下我不理解的人生。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