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ZUO JIA YIN XIANG

01斯威夫特的晚景

对于斯威夫特而言,老年生活最大的悲哀并非身体的苦痛,而是江郎才尽的怨叹:“对于作诗而言,他已过了巅峰期/他花了一个小时才找到韵脚。”在戏拟的自挽诗《咏斯威夫特博士之死》中,他自我调侃道:“他头脑中反复发作的眩晕感/直到他死为止都不会离开;更何况他的记忆力衰退,/他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他无法想起朋友的名字;忘记上次吃饭的地方;/他不断地给人讲故事;他之前已经告诉过他们五十次。”

01
斯威夫特的晚景

对于斯威夫特而言,老年生活最大的悲哀并非身体的苦痛,而是江郎才尽的怨叹:“对于作诗而言,他已过了巅峰期/他花了一个小时才找到韵脚。”在戏拟的自挽诗《咏斯威夫特博士之死》中,他自我调侃道:“他头脑中反复发作的眩晕感/直到他死为止都不会离开;更何况他的记忆力衰退,/他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他无法想起朋友的名字;忘记上次吃饭的地方;/他不断地给人讲故事;他之前已经告诉过他们五十次。”

来源:澎湃新闻|杨靖
02波伏瓦的三重奏:自我与他者的博弈

整本小说描述的,是对自我与他者的观察:此消彼长,还是相爱共生?这是一场力学实验,也是人造理想国和原始人性的博弈:人性深处的刀尖在理想国的颓势中冒出头来,刺入这场实验的血肉中,让人毛骨悚然。为了接住这份惊悚,波伏瓦为结局安排了一场谋杀。

02
波伏瓦的三重奏:自我与他者的博弈

整本小说描述的,是对自我与他者的观察:此消彼长,还是相爱共生?这是一场力学实验,也是人造理想国和原始人性的博弈:人性深处的刀尖在理想国的颓势中冒出头来,刺入这场实验的血肉中,让人毛骨悚然。为了接住这份惊悚,波伏瓦为结局安排了一场谋杀。

来源:澎湃新闻|Luxuan   
03马丁·艾米斯:永恒的学徒

写东西的人,在书架上发现了跟自己脾气相投的天才,既忍不住学他,又怕太像他,这是肯定的,但照布鲁姆的构想,你只能“误读”,只能靠把范本想歪了才能写出自己,这种恶性的冲动能看作创造力的源泉吗?布鲁姆教授深信不疑,在他眼里,文学史就好比一张家谱,能用教鞭指着,一路点出每对父子间的吵架内容。

03
马丁·艾米斯:永恒的学徒

写东西的人,在书架上发现了跟自己脾气相投的天才,既忍不住学他,又怕太像他,这是肯定的,但照布鲁姆的构想,你只能“误读”,只能靠把范本想歪了才能写出自己,这种恶性的冲动能看作创造力的源泉吗?布鲁姆教授深信不疑,在他眼里,文学史就好比一张家谱,能用教鞭指着,一路点出每对父子间的吵架内容。

来源:澎湃新闻|陈以侃  
04W.H.奥登:有关作家的传记,一般都废话连篇

奥登在人生暮年写下了上述文字,这其实是他多年来一直秉持的观点。他甚至提出,大多数作家宁愿匿名出版自己的作品,这样读者就不得不专注于作品本身,而不是作家。他尤其反对出版或引用已逝作家的书信内容,声称这种行为并不光彩,无异于趁当事人不在房间时偷阅他的私人信件。至于文学传记作家,他公然给他们贴上了“自称为学者的八卦作家和偷窥狂”的标签。

04
W.H.奥登:有关作家的传记,一般都废话连篇

奥登在人生暮年写下了上述文字,这其实是他多年来一直秉持的观点。他甚至提出,大多数作家宁愿匿名出版自己的作品,这样读者就不得不专注于作品本身,而不是作家。他尤其反对出版或引用已逝作家的书信内容,声称这种行为并不光彩,无异于趁当事人不在房间时偷阅他的私人信件。至于文学传记作家,他公然给他们贴上了“自称为学者的八卦作家和偷窥狂”的标签。

来源:澎湃新闻|汉弗莱·卡彭特 
赋予生命中那难以言说的一切以声音

《有人将至:约恩·福瑟戏剧选》中的九个故事,九段平行的人生。地铁里日复一日卖唱的吉他男,秋日教堂墓园里偶遇的“男人”与“女人”,远离城市、不期望有人将至的“他”与“她”,一个夏日里出海未归的丈夫与饱受记忆纠缠的妻子……

来源:文学报|何晶2024/7/11
《梦游人》:一场集体梦游

《梦游人》是布洛赫首部长篇小说,被誉为“继《尤利西斯》之后不朽的杰作”。小说聚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30年的动荡岁月,以三部曲的形式塑造了三代“梦游人”。梦游人行走在清醒与深眠、现实与梦境之间,是社会价值持续崩溃的时代人们精神境况的浓缩。

来源:文艺报|王希铭  2024/7/10
《刽子手之歌》:金宇澄盛赞的非虚构经典

正是这样一个有暴力倾向的文学大师,却为另一位暴力罪犯书写了一部传世的杰作:《刽子手之歌》。诺曼·梅勒以新新闻主义文学创作手法,在1970年代推出了这部震撼人心的艺术精品《刽子手之歌》,在美国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至今依然对非虚构写作影响深远。

来源:上海译文(微信公众号)|邹惠玲  2024/6/21
大师写大师:托宾笔下的托马斯·曼

《魔术师》是一部小说,但它和一般虚构作品不同,它聚焦的是20世纪一位文学巨人的生平,有关他本人和家庭成员、朋友确凿的事实与作家蒙罩着厚厚帷幕的内心秘密与欲望,以及走马灯般变幻动荡的外部世界图景,在托宾的编排、想象中盘缠交错,孵化出一部虚实相间的庞大文本。

来源:文汇报|王宏图2024/6/3
《骗子的化装表演》:双重密写的讽世之书

《骗子的化装表演》当中层层嵌套的故事,那些真真假假的圈套,如同一个接一个不期而遇、令人破财受窘的玩笑,不断印证着作者的思想。至于“忠诚号”客轮那趟鱼龙混杂的密西西比河旅程,则无疑构成了我们生命历程的某种莎士比亚式象征。

来源:文学报(微信公众号)|陆源 2024/5/28
伍尔夫作品中的天气

在英国现代主义先锋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中,天气是极为常见的元素,也是她最为青睐的主题之一。在伍尔夫小说中,天气经常被赋予象征意义或隐喻功能,起到了多重叙事功能,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参与人物形象的塑造、表征角色的思想情感、展现角色心理、营造叙事情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源:澎湃新闻|黄重凤2024/5/6
作为果实的灵魂:莎士比亚的思想版图

莎士比亚可以说是一位“充满灵魂”的写作者,剧中随处可见对灵魂的指涉。而阅读莎士比亚,也如同从思想的果园中摘取一颗最为饱满的完整果实,在它的汁液之中,蕴藏有关于早期现代英国思想史的一整套遗传信息。

来源:文汇报|许小凡  2024/4/23
J.M.库切《幽暗之地》:人性探索之旅

《幽暗之地》的阅读会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深刻含义。这部小说不仅令人反思南非历史和美国历史中存在的错误和残暴行为,更提醒读者,任何当前的行为和决策同样也将被未来的后人以同样的眼光审视。

来源:文艺报|王敬慧 2024/4/22
《浮士德博士》:有其偏颇,也有其深刻性

小说里托马斯·曼描述了莱韦屈恩的父亲,描述了莱韦屈恩的故乡,讲述了莱韦屈恩接触的人和事,讲述了莱韦屈恩创作的音乐,报道了蔡特布罗姆经历的历史事件,表层上是写一位音乐家的生平故事,深层里却是在对当前历史做出回应,并非是对先前写过的艺术家题材的意义接续。

来源:文艺报|李昌珂 张若玉   2024/4/10
李洱:从《一千零一夜》开始

在写作意义上,“一千零一夜”让整体变成个体,让模糊变得具体,让整体与个体相融,让模糊与具体交织。“一千零一夜”也让每一个夜晚变成“这一个”夜晚,让每一个故事变成“这一个”故事。由此,永恒以瞬间的形式出现,无限同时意味着有限。

来源:《当代文坛》|李洱 2024/3/21
燕妮·埃彭贝克笔下的历史侧写

这是一种“不得不写”,必须面对个体身份的流变与历史突如其来的断层,从一战到两德统一的整个20世纪,这种状态在德国几乎是持续的,它成为燕妮·埃彭贝克笔下最常见的主题。

来源:澎湃新闻|Dzolan202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