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作品真正拥有世界视野和民族灵魂
布隆布拉尼(Proeung Pranit),出生于1979年,诗人,柬埔寨作家协会主席,奥多棉吉省理事会理事。
2025-06-23
-
从乔伊斯、托宾到萨莉·鲁尼,爱尔兰作家如何处理他们的文化
布鲁姆日(Bloomsday)源于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学巨作《尤利西斯》,在这一天主人公布鲁姆开启了他在都柏林的漫游。
2025-06-23
-
因应“舒适推理”阅读风潮 日本畅销书作家乙一作品将上市
自2020年起,“舒适推理”小说在欧美图书市场渐成风潮,也正在影响中国推理小说的阅读喜好。
2025-06-23
-
在流动的世界中辨认自我
旅美作家夏商主编的《2024年度海外华语小说》收入了16篇小说,均发表于国内各大文学期刊,作者来自于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西班牙、瑞典、荷兰、新加坡等,既不乏资深作家,也有初涉文坛的新人。
2025-06-20
-
德国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举办中外诗歌沙龙,庆祝“文明对话国际日”
6月13日,为庆祝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通过文化展示与互动搭建跨文明对话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支持,德国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与柏林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举办的文化沙龙“探索现代诗的灵智世界”举行。
2025-06-19
-
第十一届红场图书节纪念二战结束八十周年
为期四天的第11届红场图书节6月7日在俄国首都莫斯科市中心著名的红场闭幕。
2025-06-19
-
父爱如山,呈现的却是不同的面孔
父亲对子女深沉而绵长的爱,既内敛又坚韧,仿佛一枚小小的种子,自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深深地播撒在幼小的心田里,既铸就了他们迥异的个性,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未来。
2025-06-17
-
从卡夫卡到卡芙卡
2024年是卡夫卡逝世100周年,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纪念活动。
2025-06-17
-
凡尔纳逝世120周年,巴金图书馆开启“科幻季”
今年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逝世120周年。
2025-06-16
-
第二届爱尔兰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沪举办:叶芝诗歌架起中爱文化交流桥梁
6月13日,“上海公共关系第二届爱尔兰文学(叶芝诗歌)学术研讨会”在爱尔兰驻上海总领事馆举行。
2025-06-14
-
时间、故事与小说:一场关于文学经典的漫谈
主持人:马兵(评论家,山东大学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对谈嘉宾:李 浩(作家,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刘玉栋(作家,山东作协副主席) 来颖燕(评论家,《上海文学》副主编) 颜炼军(评论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赵月斌(评论家,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苏辛(作家) 1 我们仍要重视故事,重视故事的讲述方法 马兵:我们在谈论文学经典时,总在称颂经典的审美光芒、精神力量和隽永价值,故事似乎并不构成经典的核心维度,尤其经受现代主义的洗礼之后更是如此。
2025-06-13
-
“首届中外文学理论发展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学术论坛”在上海举行
在全球知识格局深度调整、东西方思想持续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知识体系,已成为学术界肩负的重要使命。
2025-06-12
-
《尼采著作全集》《梅洛-庞蒂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二十世纪的思想基调:《尼采著作全集》《梅洛-庞蒂文集》出版座谈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2025-06-12
-
保罗·默里以《蜂蜇》获意大利女巫欧洲奖
50岁的爱尔兰作家保罗·默里(Paul Murray)以其第四部长篇小说《蜂蜇》(The Bee Sting)的意大利文译本在日前闭幕的2025年都灵国际书展上获得了第12届女巫欧洲奖。
2025-06-11
-
加拿大作家迈克尔·克拉米以纽芬兰小说《阋墙》获都柏林文学奖
59岁的加拿大诗人和作家迈克尔·克拉米(Michael Crummey)以其小说《阋墙》(The Adversary)赢得了2025年度的第30届国际都柏林文学奖。
2025-06-11
-
近期俄罗斯文学:新鲜的种子已经撒下, 留待并不久远的未来去收获
俄罗斯“大书奖”奖杯 回望近期俄罗斯文坛,其发展轨迹深刻烙印着时代的复杂性与张力。
2025-06-09
-
五月世界文学动态
2024年度塞万提斯文学奖颁奖 2024年度塞万提斯文学奖颁发给了西班牙小说家和诗人阿尔瓦罗·庞博。
2025-06-06
-
巴努·穆什塔克:就像一千只萤火虫点亮一片天空
77岁的印度作家和律师巴努·穆什塔克(Banu Mush⁃taq)以所著英译短篇小说集《心灯》(Heart Lamp)获得了2025年的国际布克奖。
2025-06-05
-
研究英语文学,发出中国声音
学者艾米尔·穆夫提在《忘记英语》这本学术专著里提到一则惊人的数据对比:“在中国,受过一部分正式英语教育的人甚至比美国总人口还要多。
2025-06-05
-
AI时代的阅读
人工智能的诞生拓展了知识边界,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以致世界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在《5000天后的世界》(潘小多译,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出版)中预测,从技术领域到社会形态,人类将不得不面对最为深彻的变化;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林俊宏译,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出版)更断言,生物本身就是算法,基于生命是一个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人类必将迎来第二次认知革命。
202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