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上海国际童书展达成近千项版权交易意向,销售码洋约1500万元 为全球儿童阅读添海派书香
来源:文汇报 | 许旸/杨可  2025年11月17日08:06

“中国市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尤其在文学与教育类童书领域潜力巨大,销售呈稳步增长趋势,未来仍有广阔拓展空间。”英国Igloo Books出版社迪恩·科尼什期待与团队“持续深耕中国市场”。为期三天的2025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CCBF)昨天落幕,促成近1000项版权交易意向,实现图书销售码洋约1500万元,文创和衍生品销售额近200万元。

据统计,本届童书展吸引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474家参展商亮相,集中展示超2万种中外最新童书,三天共迎来近4.3万名观众,同期举办322场新书发布交流等活动,与城市文化场景深度联动,通过文旅商体展融合模式,持续释放儿童内容产业跨界能量,展现出全球儿童内容生态的多元活力与发展潜力,上海书香国际“能见度”走高。

超三分之一海外展商连续三年赴约

“全球童书市场趋势分析”论坛上,尼尔森IQ图书数据商业总监海柔尔·凯尼恩指出,截至今年8月,尼尔森监测的18个区域市场中有15个保持销售增长,其中巴西和印度增幅超10%。北京开卷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中国童书零售市场整体微降0.48%,但内容电商贡献近五成销量,科普类增幅明显。

海内外童书界同行在交流中互相打气、寻觅商机。

本届展会共有194家国际展商参展,超三分之一连续参展三年及以上。俄罗斯Polyandria出版社达丽娜·雅库宁娜认为,上海国际童书展为俄罗斯作家与插画家提供了高质量平台,“中俄合作加深,不仅引进出版大量中国原创绘本,还洽谈多项版权输出”。澳大利亚Windy Hollow Books出版社克里斯蒂娜·帕塞表示,参展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出版商需求,聆听东亚庞大市场心声。朝鲜外文出版社驻中国沈阳海外办事处代表金真范说,此次是朝鲜首次派遣儿童图书代表团出国参加国际童书交流。

本土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读物,也圈粉海外市场。其中,绘本《九凤》完成马来西亚语版权输出,专为绘本设计的文创青花瓷盘、冰箱贴等让海外出版人和插画师爱不释手,直呼“惊艳”“有韵味”。

数字时代更需优质的美学启蒙

中国与马来西亚阅读推广机构代表指出,数字化环境正重塑儿童阅读习惯,AI技术为童书出版注入更多呈现方式,反过来也促使出版人思考如何以美学启蒙为小读者打好精神底色,让优质读物产业链有效延伸。

以“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图画书系列”为例,接力出版社总编辑唐玲谈到,传记类图画书面临“还原真实与讲好故事”双重挑战,系列化创作并非简单把故事进行图像化转化,而是严格遵循图画书文学特质与艺术特征,坚守儿童性、艺术性、思想性。在她看来,既要立足幼儿认知规律,让故事走进孩子内心,也要深耕独特艺术语言展现审美价值。

继“全景看中华文明”系列后,新蕾出版社推出“文物中国史”系列八卷本,从国内外数十家博物馆中精选代表性文物,通过解读其形态、工艺与发掘故事,勾连起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实现“以物证史”。上海大学图书馆馆长潘守永谈到,这是博物馆教育资源向社会、向家庭深度拓展的成功实践,有效弥补了学校历史教育与博物馆日常参观之间的空缺,让“纸上博物馆”成为孩子随时翻阅的“第二课堂”。

童书可以读也可以“演”——“小香咕”是作家秦文君笔下的人物,《小香咕上学记》发布会现场,上海宝山区7位“小香咕”粉丝与来自常州经开区的8位文学小英才集体亮相,带来特别环节——“小香咕”系列续写成果大展演,气氛热烈。

“票根经济”长尾效应显著

一张童书展门票如何激活文旅生态大格局?今年首推“票根经济”,观众凭票根即可在餐饮、零售、文创及展览等多场景享受专属优惠。据世博天地反馈,上周六客流较平时增加逾万人,总体观展人次表现良好,高于同期一般展会水平,长尾效应显著。“此次创新联动为全球儿童内容产业带来借鉴案例,也向世界展示本土儿童阅读消费力量。”相关负责人说。

童书展热度并未局限于馆内。“新华文创·新梦想”与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打造“阅美上少图,童绘新梦想——申城少儿阅读季”童书π系列活动,将三天热潮转化为持续数月的全城阅读风尚。“城市联动”覆盖上海80余个阅读空间、书店、书院及城市地标。

未来CCBF将与更多文旅场馆、商圈及文化机构共建全年联动机制,推出“亲子文化路线”“城市童书漫游”等长期项目,将展会打造为连接城市生活与文化体验的重要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