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是一种类型吗?
作为类型文学,科幻小说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alance)1是在历代后辈对其历史的追溯中层累建构的。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地球
《重启丰年》的故事契机颇有些《山海经》的风格,宇宙中的阋神星向地球发射了一块陨石,陨石降落至大气层之前碎裂成9块,分别降落在地球的9个大洲上,随之生长出9棵参天大树,这些树的树冠发出荧荧绿光,宛如明月,被称之为“阋月大树”。
-
全景式呈现中国科幻发展生态
青年学者詹玲教授的新作《当代中国科幻小说转型研究》(下称“《转型研究》”)将视野放置在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前10年,即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区间内全方位、多侧面地呈现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美学图景与范式转型,借助于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代表作家及其创作所依凭的文艺思潮、创作理念、文体类型和审美范式转型的细致评析与深入论证着手,揭示了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实践“三次转型”的历史脉络与内在机理。
关键词:  《当代中国科幻小说转型研究》科幻发展生态科幻批评科幻研究2022-12-26
-
诗科幻:刘宇昆短篇小说印象
以我对刘宇昆的了解,我认为他会反对贴标签。
关键词:  刘宇昆2022-12-26
-
寻找“技术向善”的可能
近年来,“技术伦理”的议题已成为学界与业界多维探赜的焦点,尤其是面对诸多现实技术的“催逼”与“摆置”,人们在一味享受技术之利的同时,也逐渐陷入技术异化的境地。
-
科幻与科学文化漫谈
对谈人: 刘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主任 田松: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科学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 苏湛: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历史系副主任 近年来,大众对科幻作品的热情逐渐高涨,有关的科幻研究也随之兴起。
-
科幻IP改编任重道远
近日,《三体》动画在B站播出,打响了科幻IP“三体”系列影视化改编的“第一枪”。
-
当人类离开世界中心
去年十月,一十四洲的《小蘑菇》获得了第十二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银奖。
关键词:  《小蘑菇》2022-12-14
-
厄休拉·勒古恩的科幻世界:希望总是建立在荒芜之上的
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的文学作品在中国译介得并不多,论科幻作品的知名度远不及艾萨克·阿西莫夫,而其著名的“地海系列”也不如托尔金的《魔戒》影响深远。
关键词:  厄休拉·勒古恩2022-12-06
-
中国式伦理价值观与科幻叙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科技高速发展,日常生活伦理快速更迭,传统农耕文明日渐式微,身在加速度文明更迭中的中国人无疑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①。
-
宇宙流散,历史递归
许若文:北京人,生于一九九〇年。
-
星河小说的软硬兼施和跨界融合
拿到星河两本新书——中短篇小说集《白令桥横》和长篇小说《炸进时间漩涡》后,我认真做了通读,一边读,一边由衷地赞美和敬佩我这位老朋友在创作上取得这么多新的成就。
-
中国科幻图书出版的趋势与前景
近年来,“科幻”成为一个热词,科幻出版也成为图书市场的热点门类。
-
科普翻译漫谈
[编者按] 知识无国界,引进版图书是我国科普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翻译为我国读者与外文科普作品架起桥梁。
-
捷克科幻小说何以独具一格?
原标题:冒险故事、历史架空和提出问题:捷克科幻小说的诸面向 对于科幻小说的起源,目前尚未有定论——无论是认为科幻小说起源于玛丽·雪莱、儒勒·凡尔纳,还是古老的神话。
关键词:  捷克科幻小说2022-10-20
-
冒险的旅程与科幻的魅力
作为儿童探险小说的坚守者,彭绪洛认为儿童探险小说是儿童文学的一个新的领域。
-
科普短视频创作策略探析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科普短视频已成为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
推动更多科普精品的生产与传播
9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键词:  科普2022-10-17
-
论科幻现实主义创作特征
科幻与现实的关系,一直是中国科幻作家们尝试深入探讨的话题。
-
对“觉醒”的觉醒: 《超凡觉醒》与“机器人”杂谈
《超凡觉醒》,任彧 著,重庆出版社2022年08月出版 1978年末到1979年初,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一个重要的文化信号是进口了几部日本电影、美国电影,引起轰动。
20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