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三重面相
对于科幻界人士,“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这个词描述的是1940年代,或者更具体而言,描述的是编辑小约翰·伍德·坎贝尔(John W. Campbell, Jr.)于1940年代刊登在其杂志 《惊异科幻》(Astounding Science-Fiction)(坎贝尔亦涉猎姊妹杂志《未知》[Unknown],又名《未知世界》 [Unknown Worlds] )上的科幻小说。
-
人工智能时代,这些科幻新作如何开启反思考的思考
《收获》2022年第3期做了一期“科幻作品小辑”,一共有五篇小说:《2049》《陨时》《孤独终老的房间》《菌歌》和《无人驾驶》。
-
元宇宙:一枚仍在空中翻转的硬币
元宇宙,是风口还是“虎口”,是机会还是“泡沫”?诸多业界专家、企业界人士认为,元宇宙犹如一枚抛向空中、仍在急剧翻转、尚未落地的硬币。
关键词:  元宇宙2022-09-22
-
中国科幻研究的知识演进与趋势探析(2000—2020年)
科幻研究是基于科幻文化而产生的跨学科研究,含括了文学、美学、技术哲学、科学传播等面向。
关键词:  科幻研究2022-09-21
-
在“世界”中的中国科幻小说
01 科幻文学与世界建构 在《三体》发表的几个月前,刘慈欣发表了中篇小说“山”。
-
科普要响应时代之变、人民之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
关键词:  科普2022-09-15
-
机器写作时代的科幻小说创作
这是一个机器写作迅速发展并逐渐进入多个文本生成领域的时代。
-
科普作家的硬科学基因与创意写作素养
科普写作作为提高大众科学素质的重要一环,在当下的写作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
国产科幻片,科学家可以做些什么
近几年,从“科幻十条”公布到“科学与影视融合”项目组成立,我们能否拍出成功的科幻片,成为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科影融合2022-09-01
-
吴岩:在少儿科幻小说中,探访“零碳”未来
人人都想知道未来,想跨越时间去看看10 年、20 年、50年甚至100 年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
-
人工智能的可能与限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性突破与日常化普及,整个社会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
魔幻变局下的众生镜像
《0.25秒的静止》是一部荒诞而不失凝重,奇异而不失深邃的科幻小说,它结构新颖、寓意丰沛,将诸多人物置于一场人类濒临灭绝的大灾难之中,在这场历时5天的大动荡面前,读者看到的是魔幻的现实和真实的人性显露。
关键词:  《0.25秒的静止》科幻小说2022-08-26
-
科幻文学欣赏论
科幻小说自诞生以来,最核心的吸引力,其实是建立在认知逻辑基础上的“惊奇感”,或者说“新奇性”。
-
振动科幻与哲学的双翅
与谈人: 江玉琴: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后人类理论、科幻文学研究 黄秋燕:深圳大学文艺学博士,主要从事科幻小说与身体美学研究 双翅目:当代新锐科幻作者,代表作《公鸡王子》《猞猁学派》《智能的面具》 邱秋凤:深圳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生 邱秋凤:科幻批评家达科·苏文在20世纪70年代将科幻小说的特性解释为“认知陌生化”。
-
科幻作家:在宇宙星空寻找惊奇故事
刘洋出版的长篇小说《火星孤儿》封面 科幻创作的整体趋势是越来越贴近现实世界,更多地书写人类社会在科技浪潮中的异变与症结,但无论如何,探索遥远的星辰大海始终是科幻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
关键词:  科幻创作2022-08-25
-
徐可:为中国科幻文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幻想文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键词:  中国科幻文学2022-08-11
-
从“科幻迷”到科幻作家
刘慈欣是从20世纪80年代“科幻迷”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作家,他亲历了当时的“清理精神污染”。
-
科幻文论 | 叶菲列莫夫:科学与科幻
译者按 伊万·叶菲列莫夫(Иван Ефремов,1908-1972)是苏联20世纪50-60年代时期最有影响的科幻作家。
-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从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开始,科幻便搭乘着“新小说”的顺风车进入国人的视野。
-
董仁威:“《三体》后时代”出现突破性作品的时间不远了
原标题:中国科幻的第一个百万大奖诞生 7月31日,中文在线的全球元宇宙大赛奇想奖(科幻小说类)揭晓,十部获奖作品从上万部参赛作品中胜出,每部获奖金10万元,共100万元,中国科幻的第一个百万大奖诞生(四届京东文学奖科幻奖1名,纯奖金20万元)。
关键词:  全球元宇宙大赛奇想奖科幻小说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