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呼唤更多原创科普精品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202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100部(套)作品榜上有名。
关键词:  科普2023-04-11
-
美国科幻作家塞缪尔·德拉尼访谈
Q 你将科幻描述为一种处于边缘地位的副文学(paraliterature),它与主流文学的关系是什么?近十年来,科幻似乎越来越被主流文学所接受,你是否感觉到有此变化? 答:我在过去的十年里没有做充足的阅读,所以无法对这十年来科幻的变化情况做出明确的陈述。
-
哲学寓言、想象神话和美的创造
有谁还认为科幻文学就是纯粹展示科学浪漫幻想、叙写科学奇迹的文学体式么? 事实上,目前公认的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玛丽·雪莱夫人于1818年创作的《弗兰肯斯坦》,就不是一部单纯描绘科学幻想的作品。
2023-04-06
-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网络科幻小说
网络科幻小说是网络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审美艺术实践同现实世界的科学技术突破、世俗日常生活经验、未来世界想象以及超验性的“他者叙事”无缝对接,构建了兼具中国文化特色与现代生活价值的“中国式科幻”审美话语范式系统。
-
以科幻书写人间真理
作家李门在80岁高龄推出的长篇科幻小说《神秘逝者的诤言》(作家出版社2023年2月出版),为人们描绘了一个神奇、独特的艺术世界,引领读者抵达惯常生活中难以想象和抵达的世界,其所呈现的深刻的哲学意蕴、奇异诡谲的想象和美学创造,让人读来有“震惊体验”。
-
《流浪地球》中的科学启蒙话语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无疑是2023年春节档的话题之作。
-
科幻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
2017年1月29日下午两点,在宁波一家野生动物园里,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老虎伤人事件。
关键词:  《掠过城市的弓形虫》2023-03-24
-
如果我们被控制了怎么办?
很难想象萧星寒的《掠过城市的弓形虫》是2019年早些时候写的。
关键词:  《掠过城市的弓形虫》2023-03-24
-
试析当代中国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家形象书写特征
科幻小说往往涉及科技想象,科学家形象兼具科学话语层面和文本功能层面的多重作用,也因此成为科幻小说中最普遍的人物类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
为科幻文艺提供科学支撑
科幻影视改编要将观众熟悉的、认可的、可辨识的科学元素融入创作,向观众提供一条可以进入作品的路径。
关键词:  科影融合2023-03-21
-
中国科幻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29.6亿元,同比增长50.5%,其中,科幻影视产业总营收71.9亿元,同比增长171.4%。
关键词:  科幻产业2023-03-20
-
文字魔魇:ChatGPT能制造赛博杜甫吗?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英文全称: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中文全称:聊天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横空出世!两个多月以来,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它,持续甚久而热度仍未消减,《纽约时报》称其为“有史以来向公众发布的最佳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关键词:  ChatGPT2023-03-16
-
当代中国科幻研究的三重世界视野
引言:《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的方法论启示 洪子诚教授的新著《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版)收入其近年的16篇文章,以丰富个案聚焦如下问题意识:中国当代文学在建构过程中如何吸收、内化外国文学资源,尤其是俄苏文学、西欧文学。
关键词:  科幻研究2023-03-13
-
看破众生
韩松老师的小说,总是带着一种诡异的气息。
-
中国需要更多姓“科”的科幻作品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科幻事业发展曾经遇到过一次大的起伏。
-
电视剧《三体》:以科幻观照现实,将本土带向世界
《三体》电视剧最大的成功就来自于对原著的尊重和还原,很多给出高分的观众都认为,《三体》电视剧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原著精神,甚至在原著基础上,有了很多的补充。
-
科学史视角下的《三体》:混沌秩序下能推进科技革命吗
《三体》作为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科幻小说,由中国作家刘慈欣创作,又在最近接连被改编成动漫、电视剧等不同的影视版本,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挖掘的潜力。
-
中国科幻 可贺可期
从《三体》小说风靡全球,到《流浪地球》《独行月球》等影视制作日臻精良,中国科幻文艺蓬勃发展、生机涌动,海外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备受瞩目的文艺现象。
2023-02-28
-
相向而行:文艺作品中的人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当前科幻作品的重要主题。
关键词:  人工智能2023-02-23
-
释放想象力 激发创造力
核心阅读 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不仅为当下科幻文艺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出版平台,更带动科幻文艺在文体、类型、内容、产业等层面不断突破,助力“科幻热”升温,激发出更多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