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诗宇:元宇宙与人类的叙事艺术
元宇宙是2021年以来最热的概念之一。
-
陈楸帆:乱弹元宇宙,科幻?骗局?还是未来?
近两年元宇宙概念风起,大有席卷全球、改天换地的气势。
-
杨庆祥:信元宇宙,何所得?
一 在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里,作者尼尔·斯蒂芬森描述了一个虚拟世界,在此人类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控制未来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秩序,这个虚拟世界被称之为“metaverse”——这被认定为元宇宙最初的雏形。
-
王瑾:科幻的饭与暖
2022年3月和4月,“伦敦中国科幻协会”的两次研讨将一些散佚于世界各地的科幻爱好者汇聚在网络会议中,共同讨论潘海天的短篇小说《饿塔》以及王诺诺《春天来临的方式》,并由此展开,聊身体和气候,吃与春天。
-
严锋:从文学到元宇宙
在过去的一年中,元宇宙这个概念突然火起来了。
-
《造星主》:重温科幻经典的意义
《造星主》,[英]威廉·奥拉夫·斯特普尔顿著,宝树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11月第一版,64.00元 江晓原:小说《造星主》被圈内人视为科幻经典。
-
想写科幻小说该从哪里开始?
Q:想尝试科幻写作,但总是创意不足,脑中只有角色和片段,编不出一个具体的故事,怎么办? 宇镭:创作冲动是非常宝贵的,不要轻易错过它,脑子里有片段的话,就先把这些段落写下来。
-
宝树:中国科幻“国际化”的忧思
长期以来,中国科幻文学无论是在国内文学界,还是在国际科幻界,更不用说国际文学界,都是可有可无的边缘存在。
-
科幻与科技的融合、推进与区别
科幻对科学最大的促进作用还是在于对阅读者的影响 记者:您曾就读凝聚态物理专业,也长期进行强关联电子体系的数值模拟研究和物理类课程的教学工作。
-
《引路人》中“科幻”的效用、 限度与可能性
李宏伟实在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一个严肃的“纯文学”作家。
-
古人的“科幻”世界
我国最近不少航天科技的命名都与传统文化符号有关。
2022-04-15
-
从摹仿到塑造,元宇宙艺术何以可能?
“元宇宙”是2021年以来关注度极高的一个词。
-
元宇宙视阈下的创意写作
“元宇宙”话题大概是近期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了。
-
透视“科幻热”:理解世界与自我
这两天,一正一反两条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
-
以音乐承载科幻中的人性
科幻小说以后人类视角在现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
透过虚无之境,你我终将彼此相视
《奥德赛博》是青年小说家糖匪的第二部短篇科幻小说集。
-
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真相
“中二”,也称“中二病”,是一个来自日本的网络流行语,泛指一种自我认知心态,形容一些经常自以为是地活在自己世界、做出自我满足的特别言行,或赋予自己一些自认为帅气的特性但同时稚气未脱的人。
-
“四勿准则”与“三定律”
在科幻圈里,双翅目的创作是个相当异质的存在,有点小众,却又篇篇都是与众不同的精品佳作。
-
科幻引领未来
科幻是科学与文学融合的产物,它不仅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更能给人们以深刻的科学启示,唤起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  《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科幻历史科幻小说2022-03-28
-
幻想与通感,为庸常的世界书写新奇
这是一个“小冰”继续写着诗,而人却不一定能体会诗情画意的时代。